患上職業病最好先鑒定

2016-06-16 15:21 作者:重慶日報

    如果患上職業病,患者應該怎么辦?相關人士提醒,務工者在注意正確維權的同時,還要放寬心情,積極治療。

 

    無勞動合同難維權

 

    前不久,53歲奉節縣興隆鎮農民工賈建軍感覺胸悶、咳嗽,在縣醫院檢查后發現,肺部竟有大小相仿的斑點狀陰影。過去,賈建軍一直在采礦企業打工,主要從事風鉆爆破等工作,前年才回到老家。這幾年他愈發感覺身體不適,被查出了塵肺病。

 

    只有小學文化的賈建軍聽人說塵肺病屬于職業病,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和企業賠償。可是,當賈建軍拿著診斷書找到原打工企業時,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無法證明,增加了索賠難度。

 

    事實上,像賈建軍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無勞動合同是農民工職業病鑒定難的硬傷。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衛生部頒布實施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規定,申請職業病診斷時,應當提供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等相關資料。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部門還會要求當事人提供“在單位從事具有接觸性職業病危害的工種的基本材料證明”,即要求勞動者能證明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患病后還需工傷認定

 

    家住豐都縣公平鎮太山村的村民劉建宇曾是玩具廠車間的操作工,這幾年,他逐漸發現自己聽力下降明顯,有時與人說話需要很大聲才聽得見。經過相關機構鑒定,他患上了職業性聽力損傷。

 

    隨后,公司將劉建宇安排到稍微輕松的崗位工作。劉建宇認為,既然已經認定為職業病,肯定已屬于工傷,他打算等勞動合同期滿后再提出工傷賠償。

 

    一年半后,劉建宇合同期滿,可是,當他向公司提出工傷賠償時,卻被拒絕。經過詢問,才知自己已過了工傷認定的期限,無法申請工傷賠償。

 

    每年,因未及時申請職業病工傷認定的案例占我市所有工傷賠償失敗案例中的三成。九龍坡區民四庭庭長蔣陸軍告訴記者,職業病潛伏期長,早期對勞動者影響力較小,發現時可能已不在原單位工作,很難確定產生職業病的工作環境,因此在確診為職業病后,勞動者必須要獲得工傷認定后才能申請工傷賠償。

 

    值得一提的是,工傷認定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認定的時間限制為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若錯過了規定時間,則不能申請工傷。

 

    患者切勿過度驚慌

 

    很多人忽視職業病,但也有人對職業病產生恐懼心理,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

 

    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職業病防治科主任王永義告訴記者,職業病分為急性職業病和慢性職業病,例如化學中毒便是急性職業病,是能治好的。職工過量接觸鉛、苯、鎘等化學物質后,會出現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此時切不可過度驚慌,只要能及時送至醫院,將毒素排出體內,便能痊愈,一般也不會產生后遺癥。

 

    對于塵肺、矽肺這些慢性職業病,雖很難根治,但可以通過藥物、儀器等控制病情,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王永義認為,生活中,塵肺病人必須戒煙,因為吸煙對人體呼吸系統的危害最早、最嚴重,而塵肺病人吸煙不僅會加重病癥,還會增加各種并發癥。停止吸煙可減輕肺功能的減退,對病情的治療和改善十分重要。

 

    此外,塵肺病人還應選擇健脾開胃、清肺補肺,有營養易吸收的飲食。同時,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

 

    牢記“三好”口訣

 

 

   “目前,矽肺病是我縣職業病患者中最常見的病例,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所致。”近日,城口縣開展“職業病危害防治周”活動,向該縣農民工宣傳相關職業病的防治知識。

 

    據介紹,多年來,城口縣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礦山、井下作業,由于受條件限制,加之缺乏法律常識和自身保護意識,部分務工人員患上矽肺病。

 

    去年,城口縣耗時8個多月,對該縣矽肺病進行摸底,全縣共確診貧困矽肺病患者2399名。

 

   “矽肺病是一種發病緩慢的疾病,有些人在脫離粉塵作業幾年甚至十幾年后才發病,但發病后往往難以治愈。”城口縣疾控中心負責人表示,矽肺病可能會長期讓患者有所不適,但只要患者正確對待,對癥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和并發癥,是不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或導致死亡的。該負責人建議,患者還應牢記“三好”口訣:保養好、治療好、心情好,只要將身體保養好了,免疫力增強了,矽肺病的病情就能可能得到延緩。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