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名】 日本國(Japan)。
【面 積】 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人 口】 約1億2550萬(2022年10月)。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1.3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
【首 都】 東京(Tokyo)。人口約1404萬(2022年10月)。
【國家象征】 天皇德仁(Naruhito),2019年5月1日即位,年號“令和”。
【重要節日】 天皇生日: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公元前7世紀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簡 況】 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臺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全球有1/10的火山位于日本,1/5的地震發生在日本。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澙縣中越地震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引起世界關注。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并引發海嘯和核電站泄漏事故,被稱為“日本戰后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后初期,美軍單獨占領日本,1947年頒布實施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征的議會內閣制國家。戰后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20世紀60年代末成為西方第二經濟大國。80年代中期以來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90年代經濟陷入長期低迷,2002年起出現緩慢恢復,復蘇時間創戰后最長紀錄。2008年以來,先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3·11特大地震沖擊,經濟復蘇勢頭受挫。2012年底安倍晉三再次執政后,力推“安倍經濟學”,實施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日本經濟。新冠疫情前,日本出現股市上漲、出口增長、消費回暖等向好勢頭。岸田文雄執政后,提出構建“新型資本主義”,推動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良性循環,強化經濟安全,修正包括“安倍經濟學”在內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路線。將重振日本經濟列為最優先課題,重點關注應對物價上漲和日元貶值、提升國民收入、通過投資和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等。外交上,日本堅持日美同盟,重視多邊外交,力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政 治】 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天皇為國家象征,無權參與國政。國會是最高權力和唯一立法機關,分眾、參兩院。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首相(亦稱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選舉產生,天皇任命。
目前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執政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均占據穩定多數席位。
【憲 法】 現行《日本國憲法》于1947年5月3日頒布實施。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這成為日本戰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保證,也是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重要保證。
【國 會】 由眾、參兩院組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眾議院定員為465名,任期4年。首相有權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參議院定員為245名。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不得中途解散。在權力上,眾議院優于參議院。每年1月至6月召開通常國會,會期150天。其它時間可根據需要召開臨時國會和特別國會。現任眾議院議長細田博之(HOSODA Hiroyuki),2021年11月就任。參議院議長尾辻秀久(OTSUJI Hidehisa),2022年8月就任。
【政 府】 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由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廳的大臣組成。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內閣總理大臣任免,天皇認證。現內閣主要成員為: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MATSUNO Hirokazu)、總務大臣松本剛明(MATSUMOTO Takeaki)、法務大臣齋藤健(SAITO Ken)、財務大臣鈴木俊一(SUZUKI Shunichi)、外務大臣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文部科學大臣永岡桂子(NAGAOKA Keiko)、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KATO Katsunobu)、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NOMURA Tetsuro)、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NISHIMURA Yasutoshi)、國土交通大臣齊藤鐵夫(SAITO Tetsuo)、環境大臣西村明宏(NISHIMURA Akihiro)、防衛大臣浜田靖一(HAMADA Yasukazu)、數字化大臣河野太郎(KONO Taro)、復興大臣渡邊博道(WATANABE Hiromichi)、國家公安委員長兼領土問題擔當大臣谷公一(TANI Koichi)、兒童政策擔當大臣小倉將信(OGURA Masanobu)、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后藤茂之(GOTO Shigeyuki)、經濟安保擔當大臣高市早苗(TAKAICHI Sanae)、沖繩和北方領土兼地方創生擔當大臣岡田直樹(OKADA Naoki)。
【行政區劃】 分為1都(東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縣(省),下設市、町、村。
【司法機構】 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下屬各級法院。采用“四級三審制”。最高法院為終審法院,審理違憲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負責二審,全國共設八所。各都、道、府、縣均設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設四所),負責一審。全國各地還設有簡易法院和家庭法院,負責民事及不超過罰款刑罰的刑事訟訴。最高法院長官(院長)由內閣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內閣任命,需接受國民投票審查。其他各級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內閣任命,任期10年,可連任。各級法官非經正式彈劾,不得罷免。現任最高法院長官戶倉三郎(TOKURA Saburo),2022年6月就任。
檢察機構與四級法院相對應,分為最高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區(鎮)檢察廳。檢察官分為檢事總長(總檢察長)、次長檢事、檢事長(高等檢察廳長)、檢事(地方檢察廳長稱檢事正)、副檢事等。檢事長以上官員由內閣任命。法務大臣對檢事總長有指揮權。現任檢事總長甲斐行夫(KAI Yukio),2022年6月就任。
【政黨和團體】 戰后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主要政黨有: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在野的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日本共產黨、日本維新會、社民黨等。
(1)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執政黨,第一大黨。1955年11月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并而成,此后連續單獨執政長達38年。1993年下野,其后數度與別黨組成聯合政權。2000年4月起與公明黨、保守黨聯合執政。2003年11月,自民黨吸收原執政三黨之一的保守新黨,形成與公明黨兩黨聯合執政的局面。2009年8月,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遭到慘敗,再度成為在野黨。2012年12月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重新執政。主張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維護自由經濟體制,修改憲法,堅持日美安保體制,增強自主防衛力量。對外政策方面強調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積極拓展外交布局。現任總裁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副總裁麻生太郎(ASO Taro)、干事長茂木敏充(MOTEGI Toshimitsu)。
(2)公明黨:執政黨。1964年11月成立,其母體為宗教團體創價學會。1970年6月實行政教分離。曾于1993年8月參加非自民聯合政權,并歷經分裂組合。2000年4月,公明黨與自民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權,2009年8月眾議院選舉后成為在野黨,2012年12月眾議院選舉后重歸執政黨。該黨提倡在和平主義基礎上構筑“世界中的日本”,主張堅持“中道路線”,貫徹深入民間的民主主義,尊重地方自主性,推行地方分權。現任黨代表山口那津男(YAMAGUCHI Natsuo),干事長石井啓一(ISHII Keiichi)。
(3)立憲民主黨:最大在野黨。2020年9月15日由原立憲民主黨、原國民民主黨等在野黨重組成立,現任黨代表泉建太(IZUMI Kenta),干事長岡田克也(OKADA Katsuya)。
(4)國民民主黨:2020年9月15日,原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等10余名國會議員另立新的國民民主黨。現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TAMAKI Yuichiro),干事長榛葉賀津也(SHIMBA Kazuya)。
(5)日本共產黨:1922年7月15日成立,戰后獲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步入發展的高峰期,九十年代后再次調整政策主張,注重靈活務實。黨章規定黨的性質為“工人階級政黨”和“全體日本國民的政黨”。主張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乃至共產主義社會;廢除日美安保條約,將日本建成獨立、民主、和平的自由國家。現任中央委員長志位和夫(SHII Kazuo),中央書記局長小池晃(KOIKE Akira)。
(6)日本維新會:2015年11月成立,以近畿地區為主要勢力范圍。主張成立大阪都,實現大阪府的副首都化,推進地方分權,打破中央集權。改革統治機構,推動修改憲法,實現首相普選。現任黨首馬場伸幸(BABA Nobuyuki),干事長藤田文武(FUJITA Fumitake)。
【經 濟】 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約54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1%。連續31年為全球最大債權國。截至2022年12月末,外匯儲備為12276億美元。匯率:1美元≈141.68日元(2023年7月)。完全失業率:2.5%(2022年11月)。
【資 源】 資源貧乏,90%以上依賴進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進口。日本政府積極開發核能等新能源,截至2011年2月,擁有54個核電機組,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946.7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4座核反應堆宣布廢爐,日本所有核電站全部停運。截止2023年4月,已重啟關西、九州、四國等三家電力公司運營的6個核電站,共計10個機組核反應堆。
日本森林面積約為2508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近2/3,森林覆蓋率約67%,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木材自給率僅為20%左右,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于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
【對外貿易】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地區)數約200個。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22年日本進出口總額約為216.3萬億日元,其中出口約98.2萬億日元,進口約118.2萬億日元。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煤炭、服裝、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醫藥品、金屬及鐵礦石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鋼鐵、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塑料、科學光學儀器、一般機械、化學制品等。主要貿易對象國為中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
【對外援助】 世界主要援助大國。2021年政府開發援助支出總額約219億美元。
【軍 事】 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后,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日本組建“警察預備隊”,后改稱保安隊,1952年成立“海上警備隊”,1954年新建航空自衛隊,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并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日本軍隊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在“質重于量”和“海空優先”的建軍方針指導下,自衛隊已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2007年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二戰后首部作為外交與安全政策綜合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并以此為依據確定了《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4年至2018年)。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通過有限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其核心內容是如果與日本關系密切國家受到武力攻擊,日本在必要最小范圍內行使實力,作為自衛措施在憲法上應被允許。2015年7月和9月,日本分別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新安保法案,從多方面大幅強化了日自衛隊活動能力。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新《防衛計劃大綱》重申了堅持專守防衛,不成為軍事大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指出日本周邊安保環境“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急速增加”。日本自衛隊要進一步強化太空、信息等新領域的防衛能力,構建“跨域”作戰體制。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修改后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三份安保文件,明確提出日本將發展“反擊能力”,這是繼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之后,日本安保政策的又一重大轉變。
自衛隊的最高統帥是首相,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內閣會議。“安全保障會議”是內閣在軍事上的最高審議機構,由首相、外務大臣、財務大臣、內閣官房長官、國家公安委員長、防衛大臣等內閣主要成員組成,負責審議國防方針、建軍計劃及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等。防衛省相當于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由主席和陸、海、空軍參謀長組成,負責擬定和調整三軍作戰、訓練和后勤計劃,搜集研究軍事情報,在實施兩個軍種以上的聯合作戰、演習時,實施統一指揮。
日本自衛隊實行志愿兵役制。2023年度防衛預算為6.8萬億日元,連續11年增加。
【文化教育】
日本每年的科研經費約占GDP的3.59%。日本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其中小學到初中為9年義務教育。大學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有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著名的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日本重視社會教育,函授、夜校、廣播、電視教育等較普遍。
日本新聞出版新聞事業發達,報刊發行量大,廣播電視覆蓋面廣,在世界各國中位居前列。
全國性報紙5家(《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地區性報紙3家(《中日新聞》、《北海道新聞》、《西日本新聞》),主要地方報紙一百多家。發行月刊雜志約1900種,周刊約1000種。圖書共出版7萬余種。較有影響的雜志有:《中央公論》、《東洋經濟》、《經濟學人》、《文藝春秋》等。
共同通訊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訊社,簡稱共同社,其前身是1936年1月成立的同盟通訊社。時事通訊社是第二大通訊社,簡稱時事社,成立于1945年11月。
廣播電臺有日本廣播協會(NHK)和4大系列民營電臺一百多家。NHK系半官方性質的“公共廣播電視臺”,創建于1925年3月。
電視臺主要有半官方的“公共電視臺”NHK和分屬于5大報紙的5大系列民營電視臺一百多家,另有民營衛星電視臺、民營有線電視臺若干。主要電視臺:NHK于1953年開播電視節目,屬半官方性質;東京廣播公司(TBS),1951年成立;日本電視網(NTV),1952年成立;朝日電視臺(TV ASAHI),1957年成立;富士電視臺(FUJI TV),1957年成立。
【外 交】日本外交以日美同盟為基軸,重視多邊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