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蘇丹武裝沖突爆發后,全國最大機場喀土穆國際機場航班中斷。目前僅開放東部地區部分領空,僅蘇丹港機場有國際航班運營,蘇丹國內航空公司僅巴德爾(Badr)航空和塔科(Tarco)航空有航班運營。國外航空公司僅埃及航空執飛往返蘇丹港和開羅的航班。
公路:截至目前,蘇丹已經建成了相對完整的全國公路網,全國18個州均有公路網覆蓋,形成了以喀土穆為中心、各州首府相互連接的公路格局,主要公路27條,全國公路總里程約為3.1萬公里。大巴是蘇丹國內客運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受武裝沖突影響,前往達爾富爾地區、科爾多凡地區、喀土穆州客運交通受嚴格管制,層層設卡,且易遭武裝人員盤剝掠奪。蘇丹氣候炎熱,公路狹窄,路況較差,配套設施缺乏,提醒中國公民長途行車注意交通安全。
鐵路:蘇鐵路總長7300公里,是非洲鐵路里程第二長的國家。規格由1.067米的窄軌單線鐵路構成,大都建于殖民時期,系統早已老化,約25%的鐵路已無法運行,近40年基本沒有新建鐵路。
蘇丹有兩個主要港口:蘇丹港和薩瓦金港,均位于蘇丹東部紅海州。其中,蘇丹港是第一大港口,始建于1905年,有32個泊位和1個10萬噸級的石油碼頭,年吞吐量850萬噸,承擔著95%的進出口運輸任務。蘇丹港現有集裝箱處理能力為80箱/小時,蘇有遠洋商船10艘,總噸位12.2萬噸。
蘇內河航線總長4068公里,目前通航1723公里,有輪船300多艘。河運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比較薄弱,但河運將蘇丹同南蘇丹聯系起來,為促進雙方交往作出了貢獻,政治意義較大。
外國人在蘇丹多自駕車或搭乘出租車,出租車多為上世紀60、70年代的老舊車輛,一種輕便三輪摩托車較受歡迎,但價格較高,一般招手即停,適合熟悉當地情況的蘇丹人。
喀土穆:蘇丹首都,人口700多萬,是蘇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喀土穆意為“大象的鼻子”,青、白尼羅河在喀土穆交匯向北流去,頗似大象鼻子,因此而得名。喀土穆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圖曼三鎮組成。喀土穆有“世界火爐”之稱,最熱月為5月,溫度可達50度以上。2023年4月武裝沖突以來,喀土穆遭受嚴重破壞,已有超300萬人逃離喀土穆。
蘇丹港:位于紅海西部,距北部的蘇伊士運河和南部的曼德海峽分別約有1000公里和700公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蘇丹港是紅海州首府,2023年4月武裝沖突以來,大量流離失所者和難民涌入蘇丹港,遠超城市承載能力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