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市衛計局召開了7月重點傳染病風險溝通會。記者獲悉,從今年1月至6月26日,我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無寨卡病毒病例報告。其中,3例來自同一家庭,出游越南回國后發病。
一家5人出游越南3人患登革熱
進入夏季,蚊子肆虐。市疾控中心衛生防疫科醫師陳雪琴介紹,今年以來,中山先后報告了9例登革熱病例,這個數據高于往年同期。“往年比較集中在第一季度,可能也就是一兩例,數量上比較少。但是今年目前已經通報了9例,而且都是境外輸入的。”
據悉,今年報告的輸入性登革熱病例中有3例來自同一家庭。該家庭共有5人于2月中旬到越南旅行,其中3人回國后出現發燒、乏力等不適,其中1人到醫院就診,就診時主動告知醫生,他發病前曾出境旅游,同行者中 還有2人出現不舒服。隨后市疾控中心通過對病例的進一步檢測和對其同行者的追蹤排查發現了該家庭同行者中另外2名輸入性病例。
6月手足口重癥病例數下降4成
市疾控中心檢測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中山手足口病發病數較5月份下降50.2%,報告重癥病例數較5月份下降40.0%,但仍處于手足口病流行季,流行的病原體以CA16腸道病毒為主。進入7月,手足口病依然是“需要關注”的傳染病。
陳雪琴表示,兒童預防手足口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勤消毒”的好習慣。暑假將至,衛計部門和教育部門的重點關注場所將轉移到兒童課外培訓機構以及托管機構上。“這些機構一般沒有像學校一樣進行晨檢午檢,所以一旦出現疫情,傳播速度會相當快,所以兩部門會督促這些機構密切做好入園檢查、登記管理等工作,做好傳染源管理。”
健康提醒
陳雪琴介紹,7月中山高溫、多雨天氣頻繁,根據近期各鎮(區)蚊媒密度監測點數據顯示,蚊媒密度尤其是可以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的白紋伊蚊密度較春季明顯增高,一旦發生輸入性病例,如未能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置,極易造成疫情在本地的傳播。因此市民要及時清除居家(花瓶、花盆)和周邊環境(閑置容器)的積水等蚊蟲孳生地。
暑假臨近,外出旅游的市民日漸增多,輸入性病例也將有增加的風險。陳雪琴提醒,市民若計劃前往東南亞、美洲、太平洋島國等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區旅游,應避免蚊蟲叮咬。如出現突發高熱、皮疹等癥狀,應馬上就醫并將旅行史主動告知醫務人員。
除了托幼機構要做好防控工作外,家長也要為孩子個人做好預防措施。如盡量避免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一旦兒童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就診,患病兒童應根據醫生建議居家隔離或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治療時限為患兒全部癥狀消失后一周,在此期間患兒應盡量避免外出,避免參加集體活動,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