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消息(記者 李冰峰 通訊員 金錦長)暑假期間,不少家長計劃帶著孩子出境東南亞地區(qū)游玩,享受陽光和沙灘。但近期東南亞國家登革熱進入高發(fā)期,游客需提高疫情防控意識,警惕登革熱“襲擾”。
登革熱是急性傳染病,其“罪魁禍首”就是伊蚊,俗稱“花斑蚊”。登革熱的潛伏期為2至15天,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皮疹、出血等不適,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診。對于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目前,東南亞地區(qū)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嚴峻,登革熱病例比去年同期翻倍。6月份以來,我國檢驗檢疫部門已從廈門、南昌多地檢出輸入性登革熱病例。
金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醒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地旅游的市民,可前往國際旅行衛(wèi)生保健中心金華分中心(金東區(qū)宋濂路1000號國檢大樓)接受專業(yè)咨詢,攜帶驅蚊藥物。旅行過程中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應在皮膚裸露部分涂上防蚊劑,并盡可能穿淺色長袖長褲,盡量減少蚊蟲叮咬傳染。歸國時如有發(fā)熱、皮疹、面胸頸部潮紅等癥狀,應及時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報并到醫(yī)院就診,避免造成疫情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