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夢霞 通訊員 江歆)據省疾控中心統計,今年截至6月30日,浙江全省共報告登革熱病例23例(6月報告11例),較去年同期(15例)上升53.33%,無死亡病例。病例均為境外輸入性病例,其中泰國5例,斯里蘭卡和越南各輸入3例,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科特迪瓦各2例,印度、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亞、馬爾代夫、安哥拉及柬埔寨各1例。截止6月30日,我省未報告寨卡病毒病病例。
從往年數據分析,每年的7-10月為蚊媒傳染病發病高峰。2016年7—10月報告登革熱病例數占全年病例總數的60.32%。
我省為人員交流及貿易往來頻繁省份,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輸入風險因此而存在。隨著氣溫升高,各地蚊媒密度將會有明顯上升。
建議外出工作或旅行的民眾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況,前往登革熱及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時,應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穿淺色長袖衣服和長褲;
在外露皮膚及衣服上噴、涂抹蚊蟲驅避劑(如避蚊胺、驅蚊酯等),驅避劑應涂抹在防曬霜外層;
選擇配備有空調或紗門、紗窗的旅館或住所;
睡覺時宜掛蚊帳或使用防蚊劑;
及時清空小型積水容器(如水桶、花瓶、花盆、輪胎等)中的積水,觀賞性水生植物勤換水并注意容器內壁的清洗;
避免前往蚊子密度較高的場所,必須前往時可現場噴灑滅蚊劑;
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盡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國家/地區;
登革熱流行地區(黃色部分)
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歸國、來華人員,若出現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史;
建議從寨卡病毒病疫區回國后28天內不要主動獻血;
寨卡病毒病感染者發病后3個月內應與其性伴侶采取安全性行為;
計劃懷孕者或其性伴侶從寨卡病毒病疫區回國后,建議至少8周后再計劃懷孕,并在此期間采取安全性行為;
如性伴侶感染寨卡病毒,則應在6個月后再計劃懷孕。
接種乙腦疫苗是預防和控制乙腦最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蚊子通過叮咬被感染的動物后將病毒傳播到人身上,致使健康人感染發病。三帶喙庫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人群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僅少數發病,99%上為輕型或隱性感染。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重癥病例甚至出現死亡,約5%-20%的重癥患者將留有嚴重的后遺癥。
我省曾為乙腦高發區,此后通過積極開展乙腦疫苗接種等防控措施,乙腦發病水平明顯下降。近幾年全省年報告乙腦發病率在1/100萬以下,平均每年報告不到30例。我省乙腦疫情有明顯的季節性,集中在6-8月發病,其中7月為發病高峰。乙腦病例主要為5歲以下兒童和嬰幼兒,但近幾年成人病例的比例有所增多。
接種乙腦疫苗是預防和控制乙腦最有效的措施。我省已將乙腦減毒活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在兒童8月齡和2周歲時各免費接種一針乙腦減毒活疫苗。此外,建議民眾積極清潔周圍環境,做好防蚊滅蚊工作,使用紗門、紗窗、蚊帳等防蚊,提倡不露宿,也是避免或減少乙腦感染有效措施。同時,農村地區民眾應重點消滅牲畜棚(特別是豬圈)的蚊蟲,噴灑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切斷乙腦通過畜類(主要是豬)被蚊蟲叮咬后傳播給人的這一主要傳播途徑。
【浙江新聞+】
你了解浙江的蚊蟲嗎?
浙江省常見的蚊蟲主要集中在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
1.蚊蟲監測結果
2017年4-6月浙江省病媒生物監測點蚊蟲監測數據顯示,我省蚊蟲密度不斷升高,4月全省蚊蟲平均密度為1.65只/(燈·夜),5月上升至5.01只/(燈·夜),6月由于全省進入梅雨期,降雨量增大,蚊密度增高至近期高點13.77只/(燈·夜)。
監測到的蚊蟲種類主要有色庫蚊(致倦庫蚊)、三帶喙庫蚊、白紋伊蚊、中華按蚊和騷擾阿蚊,其構成比分別為58.42%,27.51%,3.40%,2.44%,6.83%。
我省既往監測數據顯示蚊蟲的密度高峰在6-7月和9-10月,今年6月監測生境中,城鎮居民區、公園、醫院和農村居民區的蚊蟲密度低于平均密度,而牲畜棚(養殖場)的蚊蟲密度遠高于平均密度。
2. 常見蚊蟲習性
我省常見室內蚊子種類如下:
(1)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它們是室內最常見的蚊子,一般稱為家蚊,活動大多在夜間,多躲在室內黑暗、溫暖、潮濕處越冬。它們是斑氏絲蟲病的媒介,雌蚊傍晚或夜間吸取人、畜的血,污水、池塘是它們的孳生場所。
(2)三帶喙庫蚊。以野生為主,廣泛孳生于沼澤、池塘、洼地積水等。三帶喙庫蚊兼食人和動物血,豬、牛是其主要吸血對象。三帶喙庫蚊是腦炎流行地區的主要媒介。
(3)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兇猛,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等,有“亞洲虎蚊”之稱。孳生在天然積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頭盒、花壇、竹筒、樹洞、飯盒、廢舊輪胎、盆景、堵塞的樓頂筧溝等處。
(4)中華按蚊。中華按蚊的幼蟲孳生在大型積水中,如水稻田、沼澤、蘆葦塘、緩流溝渠等。它傳播瘧疾和馬來絲蟲病。大多在夜間活動。
3. 防蚊滅蚊措施
蚊子幼蟲生活在水中,家里面很多有水的盆盆罐罐、不常用的水桶、水缸、廢棄輪胎和水生植物的花盆等都有可能成為蚊子的“制造工廠”,因此清空水罐,移走廢輪胎,蓋上水桶,定期給水生植物換水都能有效的防止蚊子生長。在家里安裝好紗門、紗窗和蚊帳也是防蚊最常用、最環保的手段。如果家里有個池塘,那么可以養一些能吃蚊子幼蟲的魚。
蚊子容易被熱、光、汗液、體臭、乳酸和二氧化碳等吸引,因此常出汗并且體溫高的人,較胖的人、孕婦和孩子容易吸引蚊子。蚊子喜歡顏色深的物體,要是穿黑衣服就很容易招惹上。因為深色(特別是黑色)本身吸熱的能力就比較強,會導致體溫過高,易流汗。因此大家去植被茂密的戶外身上最好噴一些驅避劑防蚊,或者穿著寬松的長褲長袖衣服,衣服顏色以淺色為佳。家里面也可使用蚊香、誘蚊燈和電蚊拍等滅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