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場情況
國際機場:本·古里安機場(英文名:Ben Guri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代碼: TLV)。始建于1936年,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東20公里,是以色列最大的國際機場。年接待國際旅客約2080萬人次,國際航班每年起降10萬多架次。機場問詢柜臺設在主大廳和出港廳,提供英語航班信息服務。當日地面情況可通過候機樓及機場問詢柜臺得到信息。
國際機場還有:埃拉特市拉蒙(Ramon)機場(可飛往埃及等幾個周邊國家)、海法市(Haifa)機場(可飛往土耳其),均為小型飛機。
國內機場:以色列有10余個小型國內機場,分別位于阿拉德、海法、貝爾謝巴、赫茲利亞等城鎮,每天有少量航班往返國內各市。由于以色列國土面積較小,乘大巴、火車等陸路交通當天即可達到,也可避免轉乘飛機帶來的麻煩。
二、往返機場主要交通方式
火車:火車車站位于機場抵達大廳,前往特拉維夫市區需20分鐘,每半小時一班,車票每張9謝克爾。前往海法市區需1小時20分鐘,車票每張27謝克爾。前往耶路撒冷,約需30分鐘。具體信息請參閱以色列鐵路網站https://www.rail.co.il/,以該網站公布信息為準。
公共汽車:可前往特拉維夫、耶路撒冷(以色列實際控制)、海法、阿什杜德等主要城市,位于航站樓二層,21和23號口附近。
出租車:機場抵達大廳外有官方的出租車站點,建議勿搭乘私人車輛。
自駕租車:抵達出口左側有Avis、Eldan、Budget、Hertz、Sixt等自駕租車公司柜臺,如需租車,請到上述租車柜臺咨詢。
三、航班
海南航空公司開通了每周一、四當日往返上海和特拉維夫的直航航班,每周二、五當日往返深圳和特拉維夫的直航航班,每周三、日當日往返北京和特拉維夫的直航航班,(北京和上海航線于2023年10月27日停飛,恢復時間待定)。
國泰航空公司開通了每周一、二、三、四、五、六當日往返香港和特拉維夫的直航航班(目前該航線因巴以局勢停飛,恢復時間待定)。
航班會因季節等因素有所變化,具體信息請以各航空公司官網公布為準。有關航班信息請參考:http://www.elal.co.il/ELAL/English/States/ General/。另亦可通過第三地中轉,抵離以色列航班信息請查閱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網站http://www.iaa.gov.il/en-US/airports/bengurion/Pages/default.aspx。
機場常用電話如下:
單位 |
電話 |
機場問詢 |
03-9755555 |
海航全球熱線 |
0086-898-95339 |
國泰全球熱線 |
400-888-6628 |
大巴信息中心 |
03-6948888 |
火車信息中心 |
03-5774000 |
出租車 |
03-9752383 |
VIP服務(Laufer Aviation) |
03-9754333 |
警察局 |
03-9715444 |
移民局 |
03-9733333 |
海關 |
03-9751111 |
衛生部辦公室 |
03-9711169 |
內政部辦公室 |
03-9754393 |
農業部辦公室 |
03-9688986 |
旅游部辦公室 |
03-9754256 |
以航行李失物招領 |
03-9717722 |
公路:以色列公路狀況較好,有英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三種語言的交通標識。全國有40多條高速公路,公路網四通八達,包括多條國家級公路、城際公路、地區公路和其他公路。以色列私家車人均保有量較高。以色列車速較快,在以駕車應注意避讓。
交通法規:按以色列法律規定,以色列實行“左舵右行”,司機及所有乘客在行駛期間都應系安全帶,嚴禁邊開車邊打電話,嚴禁酒后駕車,酒精檢測濃度不能超過0.05%,高速限速90-110公里/小時。根據法律規定,在11月至4月期間在城中及城際公路駕車時應打開行車燈。9歲及以下兒童需乘坐兒童座椅,14歲以下兒童不能坐在副駕位置。
鐵路:以色列鐵路歸國家所有,全長共約1000公里。共有8條線,可達主要城市,據統計,目前乘火車旅客年增15%。由于以色列與周邊國家關系不穩定,仍無跨國鐵路。有關信息可參閱以色列鐵路網站。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之濱,海岸線較長,共有海法(Haifa)和阿什杜德(Ashdod)兩個大型海港,可停靠大型船只,另有7個小型海港可停靠小型船只。
海法港,以色列商港。位于北部地中海海法灣南岸。北距貝魯特港74海里,西北距累梅索斯港147海里,南至阿什杜德港67海里,至塞得港163海里。港口由新老港區組成。老港區在東部海灣東南角,凹入內陸,外有短防波堤保護,內有一條小河由此出海。外港池東岸即自由港區,西岸是滾裝船碼頭,沿邊水深8.5米,總計有貨物和化工等碼頭線總長985米。新港區向西北岸推進,位于海灣西南岸,由西部陸岸向東伸展的防波堤保護。西港區有順岸碼頭總長1520米,其中1240米為沿邊水深8.6-11.00米,用于集裝箱(有兩個泊位)、雜貨、谷物、 旅客等。西港區東部的石油突堤碼頭線350米,水深10米(港灣內還有三個海上油泊,水深15.8-17.7米);貨物突堤2個泊位,分別長205和107米,水深6.8米。西港區與東部老港之間是80年代中新建的中港區,有三個集裝箱、滾裝船泊位,碼頭線總長600米,其中集裝箱碼頭420米,水深12-13米。碼頭上配有2臺35噸裝卸橋,準備再增加2臺,碼頭面積30公頃,為以色列第一吞吐港。
電話:00972-8-8517211;傳真:00972-8-8524202;電郵:info@israports.org.il。
阿什杜德港,以色列商港。北距特拉維夫14海里,距海法港67海里,距貝魯特港138海里,西北距累梅索斯港186海里,西南距塞得港119海里。港口建在平直海岸,由陸岸向西伸展4座突堤,北突堤加長亦兼作防波堤用,由港南向西轉北伸展一弧形至防波堤保護,船舶由北入港。北突堤內側碼頭長680米,有三個泊位,中央突堤和南突堤北、西、南三面各有五泊位;南突堤之南還有一散貨突堤,南北兩側共兩個泊位,夏季可停靠吃水11米船,冬季則限制在吃水10.5米散貨船。全港總計20個泊位,除散貨突堤外,其它泊位也可停靠吃水9.8米船只,大多用于集裝箱和雜貨,石油裝卸在該港之西南約10海里的阿什克隆。
碼頭有轉運貨棧4萬平方米,露天貨棧2萬平方米,露天堆場面積達18.4萬平方米。本港主要進出特拉維夫的外貿物資,還出口附近地區的柑桔等農產品和內地礦產品。
電話:00972-4-8341002;傳真:00972-4-8341003;電郵:agency@seatransport.co.il。
特拉維夫:特拉維夫目前僅一條“紅線”輕軌,該輕軌于2023年8月18日正式通車,其他輕軌線路正在修建中。其他市內交通主要靠乘坐公共汽車、出租車,或租車自駕。特拉維夫公共汽車運營時間一般自早5點至晚12點,但有些線路停運較早,周五下午及周六全天只有部分公共汽車運營。公交車單程票價為5.9謝克爾,也可購買天票,價格13.5謝克爾,但乘坐時間從早上9點開始。車票可上車后從司機處購買,也可在新中心公車站(New Central Bus Station)購買。出租車可在出租車站(Mo-NIT)乘坐,打電話叫車可能需收額外費用5謝克爾。可使用公里表計數,也可與司機商量價格后不打表,市區內單程20-30謝克爾,近郊區50-60謝克爾。
有關出租車公司電話:
Hakastel taxi service:+972-3-6993322。
Palatine:+972-3-5171750 。
Shekem:+972-3-5270404 (額外收3.3謝克爾電話服務費)。
一、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Yafo),建于1909年,1950年與古城雅法合并,現已成為地中海沿岸的一座現代化城市。它是以色列金融、商業貿易、交通和文化中心,人口約42萬。這里有以規模最大的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最古老的劇院-以色列劇院,最著名的樂團-以色列交響樂團。以色列的商業機構、銀行、許多政黨、猶太勞工總工會、各大報、期刊和出版社等機構總部多設在這里。特拉維夫在以色列經濟生活中居主導地位,職工總數占全國總數的25%,擁有全國半數以上的工廠。大部分國家使館都設在該市。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特拉維夫白城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海法(Haifa),是以色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海法區的首府,位于地中海沿岸,人口約28萬,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工業中心和國際貿易、商業中心。它承擔著以色列大部分進出口任務。海法的港口區瀕臨海灣,商業區和居民區建筑在卡梅爾山坡上,從山頂可俯視海灣全景。這里建有著名的以色列理工學院、海法大學、海運博物館和眾多美麗的公園。海法有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和平生活。著名的巴哈伊空中花園也位于海法市。
三、貝爾謝巴(Be’er Sheva),是南部內蓋夫地區的首府。它位于內蓋夫北部,是在3500年前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新城市,人口約20萬。它是內蓋夫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通向死海和埃拉特公路的交叉點,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各占約一半人口,歷史上長期為軍事重鎮。著名的本古里安大學(貝爾謝巴大學)就建于此。
四、埃拉特(Eilat),位于以色列的最南端,是以色列唯一通向紅海的出海口。該市建有港口,但規模不大。這里氣候炎熱干燥,平均氣溫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0度。該市以其引人注目的紅海景色、秀麗的沙灘及完善的服務設施吸引著大批游客,是以色列人的休假和旅游勝地。
【主要景點】
【特拉維夫白城(White City)及博物館】
特拉維夫以兩種建筑風格聞名于世。其中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特拉維夫白城,擁有大約4000座包豪斯學派和國際風格的建筑,形成大片白色外墻的景觀,已經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建筑主要建于20世紀30至50年代,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到達的最遠地點,由許多在前納粹時期的德國德紹巴豪斯學校接受教育的猶太建筑師所設計,特拉維夫是世界上這類建筑最集中的城市。同時,該市采用了花園城市的城市規劃,設計了許多寬闊的林蔭大道,與這種建筑風格相當和諧。
以色列人均擁有的博物館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其中許多位于特拉維夫。最著名的是以色列故土博物館,以其關于迦南美地豐富的考古學和歷史陳列品著稱;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是以色列主要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猶太人大流散博物館位于特拉維夫大學校園的一角,是一所關于猶太人國際大流散的博物館,收藏關于猶太人繁榮的歷史以及猶太人大流散時期所受迫害的歷史文獻與藝術品。特拉維夫大學附近的帕爾瑪赫博物館(Palmach Museum)用多媒體向觀眾展示以色列建國前的軍事活動。特拉維夫展覽中心位于該市北部,每年舉辦超過60次重大活動。許多博物館和美術館散布在該市藝術氣氛濃郁的南區,包括特拉維夫原始藝術與當代藝術館。
【雅法老城(Jaffa Old City)】
雅法是一個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港口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現屬特拉維夫-雅法市。特拉維夫在希伯來文中是“春天的山丘”的意思,取自猶太復國主義鼻祖赫茲爾著作《新故土》的希伯來語譯名。而雅法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解釋。猶太傳統認為,在毀滅萬物的大洪水消退后,幸免于難的諾亞的兒子雅弗建立了這一城市,人們因而以他的名字將該城命名為“雅弗”,后來讀音慢慢演變成“雅法”。還有人認為,“雅法”是希伯來語“美麗”一詞的諧音,因為這里風景絕佳,秀麗如畫。目前雅法已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地,他們面朝地中海的日落寫生已經成為一道風景。
【凱撒利亞(Caesarea)】
凱撒利亞是賽達國王斯特拉頓一世所建的Stratonospyrgos城的舊址。公元前90年,由猶大國國王亞歷山大•詹尼亞斯攻占,成為一座猶太城市。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征服此城,并令其自治。大希律王在位期間,大力建設此城,并改其名為凱撒利亞,意為“羅馬皇帝之城”,以向羅馬示好。公元前22年在此營修深水人工港,并配以神廟、市場、大燈塔等市政設施,力圖將此城打造為地中海貿易重鎮。其后幾經戰亂和地震,建筑大多崩毀或沉入海底,遂淪沒無聞。以色列建國后,羅斯柴爾德家族出資,將此地開發為旅游業為主的定居點。凱撒利亞國家公園依地中海而建,現仍保存有古羅馬劇場、運動場和十字軍城墻等遺址。
【巴哈伊空中花園(Baha’i Shrine and Garden)】
巴哈伊空中花園位于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爾山上,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地。巴哈伊花園的建造頗為曲折,自巴哈伊教創始人巴哈歐拉于1891年親選此處作為先知巴孛的長眠之地以后,工程斷斷續續達百余年。巴哈伊花園最終在2001年亮相,并免費向游人開放,如今已成為以色列的旅游勝地。 巴哈伊花園建造成本為2.5億美元,每年維護費用也高達400萬美元。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朝圣者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在圣殿中祈禱、默思、誦經,并拜謁其他的巴哈伊圣地。在花園頂端,可俯瞰海法市區及海法港。
【死海(Dead Sea)】
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死海,不論是風景或人文,都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死海之所以名為死海,是因為海水中的含鹽量遠高于大洋中的海水,多數生物根本無法生存,也造成了數倍于海洋的浮力,所以人在死海里不會下沉,反而可體驗在其它海洋里無法感受到的漂游之感。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四百米,死海南北長60公里左右,東西寬約17公里。死海富含礦物質的海水和提煉出來的黑泥,據說對皮膚病具有神奇療效,所以死海沿邊有治療皮膚病的溫泉和住宿設施,同時也有沐浴設備和毛巾出租,游人可在死海上享受漂浮之樂。
【馬薩達(Masada)】
馬薩達是古代羅馬時期猶太戰爭重要遺址,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第二圣殿時期(公元前536年-公元70年),猶太人反抗羅馬人侵略的最后戰役就發生在馬薩達。近千名猶太男女撤退到死海附近的馬薩達希律王山頂宮殿并構筑防御工事。他們在這里堅守了3年,最后集體自殺,并燒毀宮殿和房屋。今天,“永不陷落的馬薩達精神”已成為猶太人引以為豪的瑰寶。
【加利利湖及周邊(Sea of Galilee)】
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周長53公里,長約21公里,寬約13公里;總面積1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8米,低于海平面208-21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旅游業是加利利湖地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整個加利利湖地區都成了流行的度假勝地。環湖有許多歷史遺址,每年有數百萬當地和外地游客來訪。沿湖主要城市提比利亞(Tiberias),文化底蘊醇厚。提比利亞是一座山城,老城區與加利利湖同高,低于海平面210米,新城區則高出海拔許多,落差較大,人們站在城中的不同地方,可以捕捉到加利利湖的不同風光。
耶路撒冷
【城市概況】
耶路撒冷(Jerusalem),1947年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將耶路撒冷置于國際共管之下。隨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該城被一分為二,以色列占領西區,約旦則控制東區(包括耶路撒冷老城)。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奪取東區,控制了耶路撒冷全城。198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永恒、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1988年,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建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以方將耶路撒冷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將總理府、議會、大多數政府部門和最高法院設在此地。耶路撒冷老城已有30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圣地。
【主要景點】耶路撒冷老城(Old City,Jerusalem)
耶路撒冷老城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圣地。分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徒區和亞美尼亞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老城的西墻(Western Wall),或稱哭墻,是猶太教最重要的圣地,長48米,寬18米,隔為男區和女區,分別供猶太男女面壁祈禱。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巖石金頂清真寺與哭墻毗鄰,老城穆斯林區店鋪林立,商販云集。每逢周五,總能在穆斯林區見到很多基督教徒和神職人員。他們扛著木質十字架,穿上粗布衣服,重走一遍基督耶穌歷經苦難、安葬、復活的“苦路”。500米長的“苦路”穿越喧囂的集市直抵裝飾華美的圣墓教堂。另可赴東耶路撒冷橄欖山(Mount of Olives)俯瞰萬國教堂(The Church of All Nations)和耶路撒冷老城,到錫安山(Mount of Zion)參觀圣經故事里《最后的晚餐》的地點和大衛王的墓穴等。
【市內交通】
市內主要乘坐公共汽車、出租車,或租車自駕。在耶路撒冷乘坐公共汽車也是上車后買票,通常從前門上車,后門下車。單程票價為6.6謝克爾,票自購買后90分鐘內乘坐或轉乘都有效。可乘坐耶路撒冷觀光大巴一日游(Jerusalem City Tour),成人票45謝克爾,兒童票36謝克爾。因耶路撒冷城區街道分布較為復雜,注意乘坐出租車時一定要求司機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