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Indonesia)
【面 積】 1913578.68平方公里。
【人 口】 2.76億(2022年12月),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民 族】 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還有巽他族、馬都拉族、馬來族等。
【語 言】 印尼語。
【宗 教】 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首 都】 雅加達(JAKARTA),常住人口1056萬。
【國家元首】 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2014年10月就任,2019年10月連任,任期至2024年。
【重要節日】 伊斯蘭教開齋節、宰牲節;民族覺醒日(紀念1908年印尼民族運動組織“至善社”成立)5月20日;獨立日8月17日。
【政 治】 1945年8月17日獨立后,先后武裝抵抗英國、荷蘭的入侵,其間曾被迫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并加入荷印聯邦。1950年8月重新恢復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印尼造成全面沖擊,引起局勢動蕩。1998年5月,執政長達32年的總統蘇哈托(Suharto)辭職,副總統哈比比(B. J. Habibie)接任總統。1999年10月,印尼人民協商會議(簡稱“人協”)選舉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為總統,梅加瓦蒂(Megawati Sukarnoputri)為副總統。2001年7月23日,人協特別會議以瀆職罪罷免瓦希德總統職務,梅加瓦蒂接任總統,哈姆扎·哈茲(Hamzah Haz)任副總統。2004年7月,印尼舉行歷史上首次總統直選,原政治安全統籌部長蘇希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和人民福利統籌部長尤素夫·卡拉(Muhammad Jusuf Kalla)通過兩輪直選勝出。2009年7月,印尼舉行第二次總統直選,蘇希洛和原央行行長布迪約諾(Boediono)競選搭檔首輪勝出。2014年7月,印尼舉行第三次總統直選,雅加達省長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和前副總統尤素夫·卡拉搭檔勝選。2019年4月,印尼舉行歷史上首次總統和立法機構同步選舉。佐科和印尼伊斯蘭教法學者理事會總主席馬魯夫(Ma'ruf Amin)搭檔,以55.5%得票率贏得總統選舉,于2019年10月就職,任期至2024年10月。
【憲 法】 現行憲法為《“四五”憲法》。該憲法于1945年8月18日頒布實施,1999年10月至2002年8月間先后進行過四次修改。憲法規定,印尼為單一的共和制國家,“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社會公正”是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簡稱“潘查希拉”)。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2004年起,總統和副總統不再由人民協商會議選舉產生,改由全民直選;每任五年,只能連任一次。總統任命內閣,內閣對總統負責。
【人 協】 全稱人民協商會議。國家立法機構,由人民代表會議(國會)和地方代表理事會共同組成,負責制定、修改和頒布憲法,并對總統進行監督。如總統違憲,有權彈劾罷免總統。每5年換屆選舉。本屆人協于2019年10月成立,共有議員711名,包括575名國會議員和136名地方代表理事會成員。設主席1名,副主席9名。現任主席為班邦·蘇薩迪約(Bambang Soesatyo)。
【國 會】 全稱人民代表會議。國家立法機構,行使除修憲之外的一般立法權。國會無權解除總統職務,總統也不能宣布解散國會;但如總統違反憲法,國會有權建議人協追究總統責任。本屆國會于2019年10月成立,共有議員575名,兼任人協議員。任期五年。設議長1名,副議長4名。現任議長為布安·馬哈拉尼(Puan Maharani)。
【地方代表理事會】 系2004年10月新成立的立法機構,負責有關地方自治、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地方省市劃分以及國家資源管理等方面立法工作。成員分別來自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每區4名代表,共136名,兼任人協議員。設主席1名,副主席3名。現任主席為拉·尼亞拉·馬塔利蒂(La Nyalla Mattalitti)。
【政 府】 本屆內閣于2019年10月組建,于2020年12月、2021年4月、2022年6月3次改組。現任閣員34人,任期至2024年。
【行政區劃】 共有一級行政區(省級)38個,包括雅加達首都、日惹、亞齊3個地方特區和35個省。二級行政區(縣/市級)共514個。
【司法機構】 實行三權分立,最高法院獨立于立法和行政機構。最高法院院長由最高法院法官選舉,現任院長穆罕默德·沙里福丁(Muhammad Syarifuddin)。
【政 黨】 1975年頒布的政黨法只允許三個政黨存在,即專業集團黨、印尼民主黨、建設團結黨。1998年5月解除黨禁。2019年大選中,共有16個政黨參選,9個政黨獲得國會議席,民主斗爭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主要大黨包括:
(1)民主斗爭黨(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Perjuangan):由原印尼民主黨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系民族主義政黨,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以“潘查希拉”為政治綱領,弘揚民族精神,反對宗教和種族歧視。2019年國會選舉中獲128個議席,國會第一大黨。現任總主席為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Megawati Soekarnoputri)。
(2)專業集團黨(Partai Golongan Karya):1959年組成松散的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1964年10月由61個群眾組織聯合成立專業集團,1970年12月擴大為包括291個群眾組織的專業組織,1967年至1999年6月為事實上的執政黨,但一直自稱為社會政治組織。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為政黨。以“潘查希拉”為政治綱領,主張在民主和民權基礎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保障人權,改善民生。2019年國會選舉中獲85個議席,國會第二大黨。總主席為艾爾朗加·哈爾達托(Airlangga Hartarto)。
(3)大印尼運動黨(Gerindra):成立于2008年2月6日,以“潘查希拉”為政治綱領,倡導民族主義、人道主義。2009年、2014年、2019年大選中力推普拉博沃參加總統或副總統選舉,均失敗。在2019年國會選舉中獲78個議席。總主席普拉博沃·蘇比延托(Prabowo Subianto)。
(4)國民民主黨(Partai Nasional Demokrat):成立于2011年7月,前身是群眾組織“國民民主”。以建設獨立、統一、公正、繁榮的國家為宗旨,倡導發揮民眾集體力量實現印尼復興。在2014年國會選舉中作為參選的唯一新政黨,獲35個議席。在2019年國會選舉中獲59個議席。總主席蘇利亞·巴洛(Surya Paloh)。
(5)民族覺醒黨(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成立于1998年7月,主張建立民主、開放、廉潔的國家政治體制,反對宗教政治化和宗教歧視,反對一切破壞民族團結統一的行為,反對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在2019年國會選舉中獲58個席位。總主席穆海敏·伊斯甘達爾(Muhaimin Iskandar)。
【重要人物】 佐科·維多多:總統。1961年6月21日生于中爪哇省梭羅市。信奉伊斯蘭教。家境貧寒,本科就讀于日惹卡查馬達大學林業系。畢業后赴亞齊特區短暫工作。1988年返回梭羅經營家具業,成為當地知名商人。2005年當選梭羅市長,2010年連任。任內政績卓著,2008年榮獲總統頒發的“功勛之星”獎章,2010年入選世界25位最佳市長。2012年9月當選雅加達省長,2014年10月就任印尼第七任總統,2019年連任。
馬魯夫·阿敏:副總統。1943年3月11日生于萬丹省。12歲進入東爪哇知名經學院學習伊斯蘭教,1967年畢業于茂物伊本·卡爾敦大學伊斯蘭宗教理論系,獲學士學位。先后在印尼經學院、高校任教。20世紀60年代加入伊斯蘭教士聯合會(伊聯),1971年當選雅加達地方議會議員。1998年7月加入民族覺醒黨并任協商理事會主席。1999年至2004年擔任國會議員,任主管經貿投資和企業的第六委員會主席。2004年不再擔任議員,歷任伊聯咨詢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中央理事會教務委員會主席。2007年至2014年任前總統蘇希洛顧問委員會成員,負責宗教事務。上世紀90年代加入印尼伊斯蘭教法學者理事會(伊學會)。2015年8月-2020年11月擔任伊學會總主席,后擔任伊學會咨詢委員會主席,任期至2025年。
【經 濟】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1950至1965年GDP年均增長僅2%。60年代后期調整經濟結構,經濟開始提速,1970至1996年間GDP年均增長6%,躋身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嚴重衰退,貨幣大幅貶值。1999年底開始緩慢復蘇,GDP年均增長3%-4%。2003年底按計劃結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監管。總統蘇希洛2004年執政后,積極采取措施吸引外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整頓金融體系、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經濟增長一直保持在5%以上。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印尼政府應對得當,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2014年以來,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等影響,經濟增長有所放緩。總統佐科執政后,提出建設“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基礎設施,經濟保持穩步增長。2022年,印尼國內生產總值19588.4萬億印尼盾(約合1.2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3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783.9美元;對外貿易總額5295億美元,同比增長23.79%。
【對外貿易】 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近年外貿狀況如下(單位:億美元。來源:印尼貿易部網站):
時間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出口額 |
1800.13 |
1676.83 |
1631.92 |
2315.2 |
2919.8 |
進口額 |
1887.11 |
1712.76 |
1415.69 |
1961.2 |
2375.2 |
差額 |
-86.98 |
-35.93 |
216.23 |
353.3 |
544.6 |
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天然氣、紡織品和成衣、木材、藤制品、手工藝品、鞋、銅、煤、紙漿和紙制品、電器、棕櫚油、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運輸設備、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發電設備、鋼鐵、塑料及塑料制品、棉花等。
【外國資本】 外國資本對印尼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印尼政府重視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1997年金融危機前每年吸引外資約300億美元,金融危機后大幅下降。佐科政府重視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資。2022年吸引外資456億美元。主要投資來源地為新加坡、中國(內陸)、中國香港、美國、日本。
【人民生活】 1997年金融危機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府加大救助力度,研究建立全國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采取擴大就業和加強能力建設等中長期措施,努力解決結構性貧困問題。截至2022年12月,印尼貧困人口約2636萬人,貧困率為9.57%,基尼系數為0.381。據2022年8月公布數據,失業人口842.6萬,失業率5.86%。
【軍 事】 《國防法》規定,總統對全國武裝力量擁有最高領導權,在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及國防部長協助下就國防與安全事務作出重大決策,通過國民軍司令和警察總長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國防部負責制定和執行國防政策,國民軍司令部負責全軍的管理、教育、訓練及戰時指揮。國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準軍事部隊組成。實行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2年。
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1945年10月5日成立,由荷蘭殖民時期的“荷印殖民軍”和日本占領時期的“國民后備軍”改編而成。設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總兵力38.8萬人。其中陸軍29.9萬人,主要編成戰略預備部隊、特種部隊和12個軍區。海軍6.1萬人,主要編成東西兩個艦隊司令部和海軍陸戰隊、軍事海運司令部。空軍2.8萬人,主要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維修與物資司令部、特種部隊。現任國民軍司令尤多上將(Yudo Margono)。
陸、海、空三軍分別設軍種參謀長,負責部隊日常管理和訓練。軍隊曾長期擁有國防安全和社會政治雙重職能,現主要擔負國防安全任務。
準軍事部隊包括警察和民兵。警察部隊曾于1964年納入武裝部隊總部領導,與國民軍合稱“印尼武裝部隊”(ABRI),2000年7月正式獨立并直接由總統領導,負責維護國內安全,目前警力近38萬人。現任警察總長里斯迪約·希吉特·普拉博沃(Listyo Sigit Prabowo)。
【教 育】 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著名大學有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大學、日惹的卡查馬達大學、泗水的艾爾朗卡大學、萬隆的萬隆工學院、班查查蘭大學、茂物的茂物農學院等。
【新聞出版】 共有各類報刊3000多種。主要印尼文報紙有《羅盤報》、《專業之聲報》、《印尼媒體報》、《共和國日報等》、《革新之聲報》和《印尼商報》,英文報紙有《雅加達郵報》、《雅加達環球報》、《印尼觀察家報》等,中文報紙有《國際日報》、《商報》、《千島日報》、《星洲日報》(原《印度尼西亞日報》)等。通訊社目前只有安塔拉通訊社,系官方通訊社。國有廣播電視主要有公立的印尼國家電臺和印尼國家電視臺。印尼國家電臺于1945年9月11日成立,設有53個分臺和對外廣播的“印尼之聲”臺(用10種語言廣播),現有員工8500人。印尼電視臺于1962年8月17日正式運營,共有13個分臺,395個轉播器,覆蓋印尼全境。原為政府經營,2000年后成為公共電視臺。現有員工約7200人。
私營電視臺有鷹記電視臺、教育電視臺、美都電視臺等11家全國性電視臺以及眾多的地方電視臺。各地的電臺多達1800多個。
【對外關系】 奉行積極獨立的外交政策,以東盟為外交基石,積極推進東盟共同體建設。主張大國平衡,重視同美、中、日、俄、澳、印以及歐盟的關系。重視不結盟運動和南南合作。2005年4月舉行亞非領導人和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巴厘民主論壇”,迄今已舉辦15次。2011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11月在巴厘島舉行東亞領導人系列峰會。2013年10月在巴厘島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5年4月在雅加達舉行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2018年8月舉辦第18屆亞運會,2019-2020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22年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2022年11月在巴厘島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2023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