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17 10:51

【國 名】 冰島(Iceland,Lýðveldi Íslands)。

【面 積】 10.3萬平方公里。

【人 口】 38.78萬(2022年12月)。絕大多數為冰島人,屬日耳曼族。冰島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59.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首 都】 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人口13.32萬,首都區23.65萬,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11.7℃。

【國家元首】 總統古德尼·索爾拉修斯·約翰內松(Guðni Thorlacius Jóhannesson),2016年8月1日就職,2020年6月連任。

【重要節日】 國慶節:6月17日。

【貨 幣】 冰島克朗(Íslensk króna),1美元約合140冰島克朗(2023年2月)。

【簡 況】 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極圈,歐洲第二大島。海岸線長約4970公里。屬寒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候相對溫和。緊鄰北極圈,夏季日照時間接近極晝,冬季氣候寒冷、風雪猛烈。多火山和地熱噴泉。

8世紀末,愛爾蘭修道士首先移居冰島。9世紀后半葉,挪威開始向冰島移民。930年建立議會和冰島聯邦。1262年臣屬于挪。1380年冰、挪同歸丹麥統治。1904年獲內部自治。1918年冰丹簽訂聯邦法,規定冰為主權國家,但外交事務仍由丹控制。1940年丹麥被德國占領,冰丹關系中斷。同年英軍進駐,次年美軍取代英軍駐冰。1944年6月16日冰議會正式宣布解散冰丹聯盟,17日成立冰島共和國。

【憲 法】 1944年6月17日頒布,后經多次修訂。憲法規定,冰島實行議會民主制。議會和總統共同執掌立法權,法院執掌司法權,總統和政府共同擁有行政權。總統通過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

【議 會】 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并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本屆議會于2021年9月25日大選后產生,由8個政黨組成,其中獨立黨17席,進步黨13席,左翼綠色運動黨8席,社會民主聯盟6席,人民黨6席,海盜黨6席,革新黨5席,中間黨2席。議長比吉爾·奧爾曼松(Birgir Ármannsson,獨立黨)。

【政 府】 2021年9月,冰島舉行議會選舉。11月28日,獨立黨、進步黨和左翼綠色運動黨組成左、中、右聯合政府,內閣共12人,主要包括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Katrín Jakobsdóttir,女,左翼綠色運動黨),財政與經濟事務部長比亞德尼·貝內迪克松(Bjarni Benediktsson,獨立黨),基礎設施部長西于聚爾·英伊·約翰松(Sigurður Ingi Jóhannsson,進步黨),外交部長索爾迪絲·科爾布倫·雷克菲約茲·吉爾法多蒂爾(Thórdís Kolbrún Reykfjörd Gylfadóttir,獨立黨)。

【主要網址】 外交部:http://www.mfa.is;議會:http://www.althingi.is

【司法機構】 2018年1月起實行地方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級審判制。最高法院共有7名大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最高法院院長由高院所有大法官選舉產生,任期5年。現院長班內迪克特·博加松(Benedikt Bogason,2020年9月就職,任期至2026年12月31日)。此外還有兩個特別法庭:勞工法庭和國家彈劾法庭。

【政 黨】(1)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執政黨。1929年成立。主席比亞德尼·貝內迪克松。主張繼續將冰美雙邊防務合作協定作為安全防務政策基石,同時加強與其他北約成員國尤其是北歐和西歐國家的合作;在冰島獲準保留對漁業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控制權之前,不加入歐盟和歐元區;重視環保;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

(2)左翼綠色運動黨(Left-Green Movement):簡稱綠黨。執政黨。1999年成立。主席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主張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反對加入任何軍事組織,反對外國在冰駐軍;重視環保和保護低收入者利益;反對加入歐盟和歐元區。

(3)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執政黨。1916年成立。主席西于聚爾·英伊·約翰松主張繼續加強與歐盟的聯系,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加入歐盟和歐元區;主張經濟私有化,提高社會福利。

(4)革新黨(Liberal Reform Party):在野黨。2016年成立。由獨立黨分離而出。主席索爾杰爾迪·卡特琳·貢納爾斯多蒂爾(Þorgerður Katrín Gunnarsdóttir)。主張適時加入歐盟。支持農業補貼改革和保護性關稅措施。支持綠色經濟政策,關注社會福利。

(5)海盜黨(Pirate Party):在野黨。2012年成立。主席哈爾多拉·摩根森(Halldóra Mogensen)。主張信息革命,呼吁言論自由、互聯網政治透明及網絡信息分享合法化。

(6)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在野黨。2000年成立。由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人民聯盟(People’s Alliance)和婦女組織(Women’s List)合并而成。主席羅伊·毛爾·恩納松(Logi Már Einarsson)。支持改革社會福利制度,主張加入歐盟和歐元區。

(7)中間黨(Centre Party):在野黨。2017年成立。由進步黨分離而出。主席西格蒙杜爾·戴維·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id Gunnlaugsson)。反對加入歐盟,強調中立,對左右翼政黨治國理念均持開放態度,在保護個人權益的同時加強社會保障。

(8)人民黨(People’s Party):在野黨。2016年成立。主席英加·塞蘭德(Inga Sæland)。主張消除貧困,對恐怖主義等外來威脅采取強硬態度,強調對冰島語言和文化的保護。
(9)冰島社會黨(Icelandic Socialist Party):未進入議會。2017年成立。主席貢納爾·斯馬里·埃格里松(Gunnar Smári Egilsson)。社會黨屬左翼政黨,崇尚社會主義思想,主張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條件,建立免費的醫療保障體系,大力推進社會民主化。

其他政黨如負責任未來黨、自由民主黨等,長期以來支持率較低,影響力較小。

【重要人物】 古德尼·索爾拉修斯·約翰內松(Guðni Thorlacius Jóhannesson):總統。1968年6月26日生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1991年畢業于英國華威大學,獲歷史學和政治學雙學位。1997年獲冰島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后在冰島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冰島史。無從政經歷,2016年8月出任總統,2020年8月連任。

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總理。1976年生。1999年、2004年先后獲得冰島大學冰島語本科、碩士學位。2007年起任議員,先后任議會教育委員會、經濟與稅務委員會、環境與通訊委員會、外事委員會、經濟與貿易委員會委員。2013年起任左翼綠色運動黨主席,2009-2013年任教育、科學與文化部長和北歐合作部長。2017年11月起任總理,2021年11月連任。

【經 濟】 漁業是經濟支柱,工業以煉鋁等高能耗工業和漁產品加工業為主。外貿依存度高。1970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94年參加歐洲經濟區,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國。1995-2000年,冰島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名列前茅。2008年9月,冰三大銀行因高風險投資失敗而破產,被收歸國有,冰陷入嚴重經濟危機。冰政府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對外積極爭取援助,與中國達成35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億美元貸款以及其他北歐國家援助;對內全力應對危機,節約行政開支,努力重建金融體系,穩定經濟秩序,鼓勵傳統行業生產和對外貿易。2011年以來,冰經濟逐漸回穩恢復增長。2015年6月起逐步解除資本管制綜合措施。2017年3月,冰政府正式宣布結束所有針對公民、企業及養老基金的資本管制措施,冰重新回歸國際金融市場。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冰島經濟遭受重創。2021年,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冰經濟先抑后揚,下半年增長迅速。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23萬億冰島克朗(約合249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人均可支配收入:442萬冰島克朗(約合3.4萬美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5.6%

通貨膨脹率:8.8%(2022年6月)

失業率:3.5%(2022年5月)

【資 源】 漁業、水利、電力、地熱資源豐富,電力供應充足,電壓穩定性居世界第一,約90%的冰島居民利用地熱取暖。其他自然資源匱乏,石油等產品需要進口。

【工 業】 基礎薄弱。除漁產品加工和針織等輕工業外,主要為煉鋁業和制藥業。近年,煉鋁業成為冰島工業發展熱點。

【農牧業】 所處緯度高,冬季日照量少,僅南部幾個農場年產400-500噸農作物。可耕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畜牧業占較主要地位,大部分農業用地被用做飼料草場。相應的毛紡業和制革業比較發達。肉、奶、蛋自給有余,糧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進口。2021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1%。

【漁 業】 冰島的支柱產業。2021年,冰島漁船總捕撈量為115.4 萬噸,比2020年的102.1萬噸增長13%。其中,遠洋捕撈量為65.5萬噸,比2020年增長24%。2021年總捕撈價值1622億冰島克朗(約合12.5億美元),約占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比2020年的1483億冰島克朗增長9%。
主要捕撈品種為鱈魚、鯖魚、鯡魚等。

【服務業】 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2021年服務業和零售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2.5%。

【旅游業】 1980年起大力發展旅游事業。目前是冰支柱產業和最大的創匯產業。2014年外國游客人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2017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20萬人次。2020年旅游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游客人數同比下降70.4%。2021年6月開始冰島疫情有所好轉,解除了部分旅行限制,游客人數開始增加,全年約95%外國旅客下半年離境。2021年經冰島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出發的外國旅客接近68.8萬人次,比2020年增加約20.9萬人次,增幅44%。冰2021年旅游業占GDP比例為4.2%,而2020年為3.6%。相比之下,疫情前,2016-2019 年該比例平均為8.1%。主要旅游景觀有冰川、火山地貌、地熱噴泉和瀑布等。

【對外貿易】冰島對貨物進口依賴嚴重,盡管2008年經濟危機后冰島克朗大幅貶值,出口競爭力明顯提升,外貿一度出現順差,但是由于冰島克朗匯率持續回升,近年來,冰島再次處于外貿逆差狀態。2021年,冰島貨物貿易逆差為2319億冰島克朗(約17.8億美元),前3大貨物出口國依次為荷蘭、西班牙、英國,前3大貨物進口國依次是挪威、中國和德國。

【國際發展合作】國際發展合作是冰島外交政策重點之一,其目標是在保障人權、性別平等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減少貧困和饑餓并增進不發達國家福祉。 2021年冰對外援助金額約為國民總收入(GNI)的0.28%。主要用于冰島開發署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以及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項目、聯合國婦女發展項目、世界糧食計劃署項目等重要的國際援助項目。冰議會2019年5月通過了《2019-2023年國際發展合作政策》,提出努力使發展援助占GNI比重達0.35%。

【軍 事】 根據憲法,冰不設軍隊。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1年同美國簽訂防務協定,由美負責其防務。北約在冰設有軍事基地,原駐美軍1700余人,2006年美撤除駐冰軍事基地并將協議區域內土地和設施歸還冰。冰有一支海洋巡邏隊,約100人,裝備3艘巡邏艇、兩架搜救直升機和一些小型飛機,負責漁區保護和海上救護工作。全國有警察700余名。2010年3月,冰政府宣布逐步撤銷防務局,其職能分攤至包括海岸警衛隊在內的多個部門。

【文化教育】 全民文化程度較高,全國在校學生約11萬人,占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一。實行10年免費義務教育。教育經費約占政府開支的14.79%,全國共有7所高等院校,冰島大學是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新聞出版】 全國性報紙有《晨報》、《消息報,其中《晨報》是冰島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其網站是瀏覽量最高的冰島語網站。《消息報》是冰島閱讀量最大的報紙。冰島國家廣播公司運營電視服務和無線電臺服務。私人電視網絡主要由365集團運營,旗下擁有電視二臺,在冰廣受歡迎。

【對外關系】 未加入歐盟,但系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及申根區成員,在歐洲經濟區框架下積極與歐盟開展合作。與北歐國家保持傳統密切關系。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北約創始國之一。目前冰已同193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在16個國家設有使館,4個國家設有總領館,6個城市設有常駐代表團。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