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18 11:19

【國 名】 捷克共和國(The Czech Republic,Česká republika)。

【面 積】 7.89萬平方公里。

【人 口】 1053萬(2022年)。其中約90%以上為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占2.9%,德意志族占1%,此外還有少量波蘭族和羅姆族(吉普賽人)。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宗教為羅馬天主教。

【首 都】 布拉格(Prague),面積496平方公里。人口127.5萬(2022年)。年平均氣溫10.5℃。

【國家元首】 總統(tǒng)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2023年3月9日上任,任期至2028年3月。

【重要節(jié)日】 國慶日:10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致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1993年1月,捷、斯分別獨立,捷克沿用10月28日為國慶日。

【簡 況】 地處歐洲中部。東靠斯洛伐克,南鄰奧地利,西接德國,北毗波蘭。屬北溫帶,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氣溫約18.5度,冬季平均氣溫約零下3度,氣候濕潤,年均降水量683毫米。

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到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qū),公元830年在該地區(qū)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帝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在今捷克地區(qū)成立了捷克公國。1419~1437年,捷克地區(qū)爆發(fā)了反對羅馬教廷、德意志貴族和封建統(tǒng)治的胡斯運動。1620年,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匈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聯(lián)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代表在慕尼黑簽署了《慕尼黑協(xié)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qū)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捷被納粹德國占領。1945年5月9日,捷在蘇軍幫助下獲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執(zhí)政。1960年7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8月20日,蘇、波、匈、保、民德五國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鎮(zhèn)壓“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后為總書記),1975年任總統(tǒng)。1989年11月,捷政權更迭,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1990年改國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lián)邦共和國,同年6月舉行首次自由選舉,捷克地區(qū)的“公民論壇”和斯洛伐克地區(qū)的“公眾反暴力”組織分別在本地區(qū)獲勝,占據(jù)聯(lián)邦議會中的多數(shù)席位,并組成聯(lián)邦政府。1992年6月,捷斯聯(lián)邦舉行第二次議會大選,由“公民論壇”演變而來的公民民主黨(簡稱“公民黨”)和從“公眾反暴力”組織分裂出來的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獲勝,成為執(zhí)政黨。1992年12月31日,捷斯聯(lián)邦解體。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別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政 治】 2021年10月,捷克舉行議會眾議院選舉,由公民黨、人民黨、TOP09黨組成的競選聯(lián)盟在選舉中獲勝。12月17日,總統(tǒng)米洛什·澤曼(Miloš Zeman)任命由公民黨、人民黨、TOP09黨、市長聯(lián)盟、海盜黨等5黨組成的聯(lián)合政府,公民黨主席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任總理。2022年1月13日,新政府通過議會信任投票。2023年1月28日,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當選捷克總統(tǒng)。

【憲 法】 1960年7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10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法律,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兩個平等民族組成的聯(lián)邦制國家。1989年11月,聯(lián)邦議會取消憲法中關于捷共在社會中領導作用的條款。1990年4月,聯(lián)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名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lián)邦共和國,并修改了國徽。1992年11月25日,聯(lián)邦議會通過了“聯(lián)邦解體法”。12月15日,捷克民族議會決定接管聯(lián)邦議會的職能,并于16日通過了新憲法,改國名為捷克共和國,修改了國徽,確定了多黨議會民主制和平等、自由、法制的原則。新憲法于1993年1月1日生效。

【議 會】 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參眾兩院制。眾議院共有議席200個,任期4年。參議院共有議席81個,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參議員。

本屆眾議院于2021年10月選舉產生,有7個政黨進入議會:ANO2011運動72席、公民民主黨34席、市長聯(lián)盟33席、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23席、自由與直接民主運動20席、TOP09黨14席、海盜黨4席。主席瑪爾凱塔·佩卡洛娃·亞當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

1996年11月,捷舉行了戰(zhàn)后首次議會參議院選舉。每兩年進行1/3參議院換屆選舉,2022年10月舉行了最新一次改選。主席為米洛什·維斯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

【政 府】 現(xiàn)政府于2022年1月13日正式就職。主要成員有: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長維特·拉庫尚(Vít Rakušan)、副總理兼勞動和社會事務部長馬里安·尤雷奇卡(Marian Jurečka)、負責數(shù)字化事務的副總理兼地方發(fā)展部長伊萬·巴爾托什(Ivan Bartoš)、副總理兼衛(wèi)生部長弗拉斯蒂米爾·瓦列克(Vlastimil Valek)、財政部長茲比涅克·斯坦尤拉(Zbyněk Stanjura)、國防部長雅娜·切爾諾霍娃(Jana Černochová)、司法部長帕維爾·布拉熱克(Pavel Blažek)、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工貿部長約瑟夫·西凱拉(Jozef Síkela)、交通部長馬丁·庫普卡(Martin Kupka)、教青體部長米庫拉什·貝克(Mikuláš Bek)、環(huán)境部長彼得·赫拉迪克(Petr Hladík)、農業(yè)部長茲德涅克·內庫拉(Marek Výborný)、文化部長馬丁·巴克薩(Martin Baxa)、負責歐洲事務的無任所部長馬丁·德沃夏克(Martin Dvořák)、負責科研創(chuàng)新事務的無任所部長赫列娜·朗沙德洛娃(Helena Langšádlová)、負責立法事務的無任所部長米哈爾·沙洛蒙(Michal Šalomoun)。

【主要網(wǎng)址】 總統(tǒng)府:http://www.hrad.cz;議會眾議院:http://www.psp.cz;議會參議院:http://www.senat.cz;政府:http://www.vlada.cz;外交部:http://www.mzv.cz。

【行政區(qū)劃】 全國共劃分為14個州級單位,其中包括13個州和首都布拉格市。各州下設市、鎮(zhèn)。

【司法機構】 全國設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監(jiān)察院,院長均由總統(tǒng)任命。憲法法院院長帕維爾·里赫茨基(Pavel Rychetský),2003年就任,任期10年,2013年獲連任。最高法院院長彼得·安吉亞洛希(Petr Angyalossy),2020年就任,任期10年。最高檢察院院長伊果爾·斯特日什(Igor Stříž),2021年就任。州、市(區(qū))均設法院、檢察院、公證機關和經濟仲裁機關。

【政 黨】 全國目前共有定期開展活動的政黨、運動、聯(lián)盟等政治組織30余個。主要有:

(1)公民民主黨(簡稱公民黨,Občanská demokratická strana):約有黨員1.2萬人。成立于1991年4月,其前身為1989年11月成立的“公民論壇”。該黨屬右翼保守政黨,推崇民主、自由,強調繼承歐洲基督教傳統(tǒng)、捷第一共和國的人道和民主傳統(tǒng),反對馬列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任何形式的集體化傾向,主張實行徹底的私有化和市場經濟。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公民黨、人民黨、TOP09黨組成的競選聯(lián)盟獲勝。黨主席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

(2)ANO2011運動(“不滿意公民運動”):2011年由捷克億萬富豪、食品制造業(yè)巨頭巴比什創(chuàng)建。主張增加就業(yè)、支持企業(yè)經營及降低增值稅。現(xiàn)有成員約2600人。2012年,該黨曾參加參議院和地方選舉,未有斬獲。2013年眾議院選舉中異軍突起,一舉成為眾議院第二大黨。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以較大優(yōu)勢獲勝,獲得牽頭組閣的權利并與社民黨聯(lián)合執(zhí)政。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不敵公民黨領導的競選聯(lián)盟,未能進入政府。黨主席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

(3)市長與獨立者聯(lián)盟運動(簡稱市長聯(lián)盟運動,Starostové a nezávislí):2004年成立,因其成員大多為全國各地市、鎮(zhèn)長而得名。現(xiàn)有成員約2200人。政治立場偏右,屬歐洲人民黨黨團成員,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九。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與海盜黨組成競選聯(lián)盟得以進入議會。黨主席維特·拉庫尚(Vít Rakušan)。

(4)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簡稱人民黨,Křesťanská a demokratická unie-Československá strana lidová):成員近2萬人。成立于1918年,1945年加入捷共的民族陣線,1989年11月恢復原黨的“非社會主義傳統(tǒng)”。自稱為中右黨,強調基督教傳統(tǒng)。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七。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公民黨、人民黨、TOP09黨組成的競選聯(lián)盟獲勝。黨主席馬里安·尤雷奇卡(Marian Jurečka)。

(5)自由與直接民主運動(Svoboda a přímá demokracie):成立于2015年6月,由上屆議會第六大黨曙光黨分裂而來,系“歐洲民族與自由運動”組織成員,現(xiàn)有成員1萬余人。主張捷克實行“直接民主”,變革現(xiàn)有政治和管理體制,由全民公投決定所有重要事項,擴大民眾政治自決權,徹底清除政治腐敗。反對《里斯本條約》,抵制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捷退出歐盟和北約,反對加入歐元區(qū),反對接收難民,被視為“極右民粹政黨”。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并列第三大黨。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支持率僅次于ANO2011和兩大競選聯(lián)盟。黨主席岡村富雄(Tomio Okamura),日捷混血,為前曙光黨主席。

(6)TOP09黨:成立于2009年6月,右翼政黨,成員約3000人。“T、O、P”三字母分別為捷克語中傳統(tǒng)、責任和繁榮三個單詞的首字母,“09”代表成立時間為2009年。該黨崇尚民主和保守主義,反對民粹主義,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八。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公民黨、人民黨、TOP09黨組成的競選聯(lián)盟獲勝。黨主席瑪爾凱塔·佩卡洛娃·亞當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名譽主席卡雷爾·施瓦岑貝格(Karel Schwarzenberg)。

(7)捷克海盜黨(České pirátské strany):成立于2009年6月,約有黨員1200人,系國際與歐洲海盜聯(lián)盟(PPEU)成員。該黨成員多是20—35歲的IT界精英,熱衷“網(wǎng)絡問政”,主張共享信息、直接民主、通信自由、保護隱私、電子政務等,反對網(wǎng)絡審查,要求由公民直選各級政府和管理機構,被稱為捷克的“變革力量”,其政策主張具有鮮明的反傳統(tǒng)和民粹主義色彩。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一舉躋身議會第三大黨。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支持率暴跌,但憑借與市長聯(lián)盟運動組成競選聯(lián)盟得以進入議會。黨主席伊萬·巴爾托什(Ivan Bartoš)。

(8)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簡稱捷摩共,Komunistická strana Čech a Moravy):現(xiàn)有黨員2萬余人。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演變而來,成立于1990年3月31日。該黨在歷屆議會中一直占有一定席位。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五。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未能進入議會。黨主席卡特日娜·科內奇娜(Kateřina Konečná)。

(9)捷克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Česká strana sociálně demokratická):現(xiàn)有黨員7500余人。最早成立于1878年,1938年解散,1945年恢復活動,1948年6月27日與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合并,1989年11月19日開始獨立活動。自稱中左黨,政治上主張維護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利益,經濟上主張實行社會市場經濟。1998年6月首次成為執(zhí)政黨。在2002年議會眾議院大選中再次獲勝并組建以該黨為首的聯(lián)合政府,2006年淪為在野黨。2013年在眾議院大選中獲勝并與ANO2011運動、人民黨聯(lián)合執(zhí)政至2017年底。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大敗,位列第六,與ANO2011運動聯(lián)合執(zhí)政。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未能進入議會。黨主席米哈爾·什馬爾達(Michal Šmarda)。

【重要人物】 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總統(tǒng)。1961年11月1日出生于普拉納市。前陸軍上將。1993年至1994年擔任捷克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副武官。2012年2015年擔任捷軍總參謀長。2015年至2018年擔任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2023年1月當選總統(tǒng),3月就職,任期5年。

彼得·菲亞拉:總理(Petr Fiala)。1964年9月出生于捷克布爾諾市。政治學博士,教授。長年在馬薩里克大學任教。2004—2011年間任馬薩里克大學校長。2012-2013年任捷克教青體部部長。2013年起連續(xù)當選眾議員,2014年起當選公民黨主席,并于2016、2018、2020年連任。2021年10月,公民黨等三黨組成的競選聯(lián)盟贏得眾議院選舉,12月被任命為總理。

【經 濟】 捷克為中等發(fā)達國家,工業(yè)基礎雄厚,外貿依存度較高。近年來實行積極、平衡、穩(wěn)健的經濟政策,增長勢頭強勁。2022年主要經濟數(shù)據(jù)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909.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5%。

貨幣名稱:捷克克朗(Kč)。

年均匯率:1美元≈23.36克朗,1歐元≈24.09克朗。

通貨膨脹率:9.0%。

人均月工資:40317克朗,約合1726美元,同比增長5.1%。

失業(yè)率:2.6%。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網(wǎng)站)

【資 源】 褐煤、硬煤和鈾礦蘊藏豐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儲量約為134億噸,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歐洲第五位。石油、天然氣和鐵砂儲量甚小,依賴進口。其他礦物資源有錳、鋁、鋅、螢石、石墨和高嶺土等。森林面積266.8萬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34%。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多座水電站。

【工 業(yè)】 主要工業(yè)有機械、化工、冶金、紡織、電力、食品、制鞋、木材加工和玻璃制造等。

【農 業(yè)】 2022年糧食產值120752百萬克朗,畜牧業(yè)產值66079百萬克朗。

【旅游業(yè)】 游客主要來自德國、斯洛伐克、波蘭、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韓國、意大利等國,近年來,中國游客大幅增長。主要旅游城市有布拉格、捷克克魯姆洛夫、卡洛維伐利等。據(jù)捷方統(tǒng)計,2022年捷克共吸引外國游客734.3萬人,排名第一的是德國游客,184.3萬人;第二和第三分別是斯洛伐克77.6萬人,波蘭61.3萬人;中國游客3.4萬人。

(資料來源:捷克國家統(tǒng)計局網(wǎng)站)

【交通運輸】 以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為主。

公路:總長558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6公里。2022年客運量總計3.34億人次,貨運量總計4.74億噸。

鐵路:總長9523公里,電氣化鐵路3234公里。2022年客運量總計1.76億人次,貨運量總計9338.5萬噸。

水運:內河航道726.2公里,2022年貨運量總計126.6萬噸。

空運:2022年客運量總計406.5萬人次,貨運量總計7.33萬噸。主要國際機場為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

(資料來源:捷克國家統(tǒng)計局網(wǎng)站)

­

2019

2020

2021

財政收入

21349

20904

21966

財政支出

20365

23128

24891

盈余或赤字

84

-2224

-2925

據(jù)捷國家銀行公布數(shù)據(jù),截至2023年4月,捷國家銀行外匯儲備為1340億美元。(資料來源:2022年捷統(tǒng)計年鑒及捷克國家銀行網(wǎng)站)

【對外貿易】 外貿在捷克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幾年外貿情況(單位:億美元):

­

2020

2021

2022

出口額

3430

3881

4418

進口額

3250

3890

4620

差額

180

-9

-202

進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計算機、轎車及配件、電信設備、機械設備、醫(yī)藥產品和器械、化工產品、鐵礦石、載重汽車和家用電器等。出口商品主要有:轎車及配件、電力、鋼材、機械設備、玻璃制品、木材、化工產品、輪胎、家具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德國、斯洛伐克、波蘭、中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英國和荷蘭。捷克著名企業(yè)有斯柯達汽車、PPF集團等。

(資料來源:2022年捷統(tǒng)計年鑒及經濟公報)

【外國資本】2022年,捷克實際吸引外資約36億美元。1993—2022年,累計吸引外資1369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荷蘭、德國、奧地利、美國、英國、瑞士。(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網(wǎng)站)

【軍 事】 捷克和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各自獨立后,原聯(lián)邦國家軍隊和武器裝備按2:1分割,總統(tǒng)是軍隊最高統(tǒng)帥。1996年總兵力為6.5萬人,2018年減至為3.2萬人。捷加入北約后,為滿足北約提出的在軍隊和裝備方面與締約國接軌的要求,按北約各國模式改建了軍隊。2021年,軍費開支為39.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資料來源:2022年捷統(tǒng)計年鑒及世界銀行網(wǎng)站)

【文化教育】 教育: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大學實行自費和獎學金制,但國家對學生住宿費給予補貼。根據(jù)1990年頒布的有關法律,允許成立私立和教會學校。著名大學有查理大學、捷克技術大學、馬薩里克大學、布拉格經濟大學和帕拉茨基大學。2021/2022年度各類學校數(shù)量、學生及教師人數(shù)如下:

­

學校(所)

學生(萬人)

老師(萬人)

幼兒園

5349

36.0

3.3

九年制小學

4238

 96.4

7.1

高中(含技校)

1285

44.6

4.1

2022年,捷克共有59所大學,其中28所公立大學,31所私立大學。大學在校生30.4萬,其中外國留學生5萬。位于首都的查理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學府,創(chuàng)辦于1348年,現(xiàn)有17個院系(其中3個在外地)。創(chuàng)辦于1707年的捷克技術大學,在中歐同類大學中也擁有最悠久的歷史。(資料來源:2022年捷統(tǒng)計年鑒)

【新聞出版】 2021年捷克全國發(fā)行各種報紙1639種。主要報紙有:《今日青年陣線報》《權利報》《經濟報》《人民報》等。

捷克通訊社(捷通社)為國家商業(yè)性通訊社,在國外有12個分社,與20多個國家的通訊社有業(yè)務聯(lián)系。

捷克廣播電臺:2021年,公共電臺播音約16萬小時,私人電臺播音約50萬小時。

捷克國家電視臺于1953年5月1日開始試播,1954年正式開播。2021年,公共電視臺播放時間約51101小時,私人電視臺播放時間約146.8萬小時。(資料來源:2022年捷統(tǒng)計年鑒)

【對外關系】 捷克系北約、歐盟成員國,奉行經濟靠歐盟、安全靠美國的對外政策,積極參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約行動并將“經濟外交”和“人權外交”作為重點。捷現(xiàn)已與19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加入了聯(lián)合國、歐安合作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同歐洲國家的關系】 捷克是歐盟成員國,與斯洛伐克保持“超標準國家”關系,優(yōu)先發(fā)展同東歐和西巴爾干國家關系,重視與德國、奧地利開展睦鄰合作。2022年下半年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積極倡導次區(qū)域合作,努力加強維謝格拉德集團(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地區(qū)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任維謝格拉德集團輪值主席國。反對歐盟難民配額計劃,支持歐盟恢復邊境管控。

【同美國的關系】 捷克視美國為重要盟友,同美國關系密切,積極參加北約行動。

【同國際和區(qū)域組織的關系】 捷積極參與歐盟事務和重要國際和區(qū)域組織活動,重視聯(lián)合國及其機構的作用。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