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18 16:29

  【國 名】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面 積】 6.53萬平方公里。

  【人 口】 279.5萬。立陶宛族占84.2%,波蘭族占6.6%,俄羅斯族占5.8%。此外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多數居民懂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首 都】 維爾紐斯(VILNIUS),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55.9萬。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7℃。

  【國家元首】 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2019年7月就任,任期5年。

  【重要節日】 國家重建日(國慶日):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國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國成立);恢復獨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發表恢復獨立宣言);國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國王明陶卡斯加冕)。

  【簡 況】 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接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鄰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氣候。最高點海拔293.6米。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9℃。

  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后立陶宛與波蘭三次聯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795年后逐步被沙俄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曾一度被德國占領。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獨立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20年10月9日,波蘭占領維爾紐斯和立東部地區,第二大城市考納斯成為立臨時首都。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秘密條約,立被劃入蘇聯勢力范圍,次年初蘇軍進駐立境內。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后,立被德國占領。1944年蘇聯軍隊進入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并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立通過恢復獨立宣言,宣布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立獨立,9月17日立加入聯合國。2004年3月29日立加入北約,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國。2015年1月加入歐元區。

  【政 治】 立陶宛政局基本穩定。2020年10月新一屆議會選舉中,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簡稱“祖基黨”)等6個黨派進入議會。12月,祖基黨、自由運動黨和自由黨聯合組成新一屆執政聯盟。

  【憲 法】1992年10月25日經全民公決通過,11月2日生效,后多次修訂。現行憲法共15章154條。規定立陶宛是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于全體人民,公民權利一律平等。立為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批準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有權彈劾總統,但需經3/5以上議員支持。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多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近3年在立連續居住的立公民可競選總統。如總統病故、辭職、被彈劾或由于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務時,其職責由議長代為行使。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做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

  【議 會】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實行一院制,共有141個席位(不含議長),任期4年。凡年滿25歲、在立定居的立公民均有權競選議員。其中71名議員由全國71個選區直接選出,其余70名由進入議會的政黨產生,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和7%以上選票的政黨聯盟可進入議會,并根據各自獲得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本屆議會于2020年10月選舉產生。主要黨團及所占議席分別為: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50席、農民與綠色聯盟黨32席、社會民主黨13席、自由運動黨13席、自由黨11席、勞動黨10席以及由其他黨派及獨立議員組成的議員團12席。現任議長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2020年10月當選。

  【政 府】本屆政府為獨立后第18屆政府,由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自由運動黨和自由黨于2020年12月組成,下設14個部門。總理因格里達·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其他內閣成員包括:環境部長西莫納斯·根特維拉斯(Simonas GENTVILAS)、能源部長代紐斯·克雷維斯(Dainius KREIVYS)、經濟與創新部長奧什麗內·阿爾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財政部長金塔蕾·斯凱斯特(Gintare SKAISTE)、國防部長阿爾維達斯·阿努紹斯卡斯(Arvydas ANUSAUSKAS)、文化部長西莫納斯·凱里斯(Simonas KAIRYS)、社會保障與勞動部長莫妮卡·納維茨基埃內(Monika NAVICKIENE)、交通與通訊部長馬留斯·斯庫奧迪斯(Marius SKUODIS )、衛生部長阿魯納斯·杜爾基斯(Arunas DULKYS)、教育科學與體育部長尤爾吉塔·舒格日迪尼埃內(Jurgita SIUGZDINIENE )、司法部長埃韋莉娜·多布羅沃爾斯卡(Evelina DOBROVOLSKA)、外交部長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內務部長阿格內·比洛泰特(Agne BILOTAITE)、農業部長克斯圖蒂斯·納維茨卡斯(Kestutis NAVICKAS)。

  【行政區劃】2011年6月,立陶宛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取消縣制,全國改為由7個城市、43個區、8個自治機構和2個療養區共60個地方行政單位構成,大小城鎮100余座。主要城市有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司法機構】憲法法院院長代紐斯·扎利馬斯(Dainius ŽALIMAS),2014年7月就職,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長里姆維達斯·諾爾庫斯(Rimvydas NORKUS),2014年12月就職,任期9年。總檢察長埃瓦爾達斯·帕西里斯(Evaldas PASILIS),2015年12月就職,任期5年。

  【政 黨】截至2021年3月,立共有40余個政黨和政治組織注冊登記,主要政黨有:

  (1)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 “LITHUANIAN CONSERVATIVES”):聯合執政黨。2008年5月成立,現有黨員1.37萬人。黨主席蘭茨貝爾吉斯,前總統蘭茨貝爾吉斯之孫,現外長。

  (2)自由運動黨(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聯合執政黨。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從自由中間聯盟中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7000余人。主席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現議長。

  (3)自由黨(Freedom Party):聯合執政黨。2019年6月1日成立,主要由自由運動黨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3400余人,主席奧什麗內·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現經濟與創新部長。

  (4)農民與綠色聯盟黨(Lithuanian Peasant and Greens Union):在野黨。2001年創建,現黨員人數4500余人。歷史上曾多次更名,一度影響了其政黨形象和知名度。2012年以來沿用現名。黨主席:雷蒙納斯·卡爾包斯吉斯(Ramunas Karbauskis)。

  (5)社會民主黨(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1896年創建,是該國最古老的政黨。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與立陶宛勞動民主黨(前身為立陶宛共產黨)合并。現有黨員1.65萬余人。代主席明道加斯·辛克維丘斯(Mindaugas Sinkevičius)

  (6)勞動黨:在野黨。2003年10月成立。現有黨員1萬余人,主席維克托爾·烏斯帕斯基茨赫 (Viktor Uspaskich),歐洲議會議員。

  (7)社會民主勞動黨(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2018年4月成立,主要成員來自2017年執政聯盟分裂后堅持與農綠黨繼續合作并退黨的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前黨員。現有成員3500余人,主席為格迪米納斯·基爾基拉斯(Gediminas Kirkilas)。

  (8)波蘭人選舉運動(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成立于1994年8月28日,現有成員2100余人。主席維爾德瑪·托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

  其他政黨有:勇敢之路黨(The Way of Courage)、農民黨聯盟(The Peasants Union)、綠黨(Greens Party)等。

  【重要人物】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1964年出生于立陶宛克萊佩達,經濟學家、維爾紐斯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畢業于維爾紐斯大學產業經濟系。先后在立經濟與私有化研究所、競爭委員會、央行貨幣政策司、瑞典銀行等任職。2019年5月當選立新一任總統,7月12日宣誓就職。

  總理:因格里達·希莫尼特,1974年11月15日出生,1996年獲維爾紐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1998年獲維爾紐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長期在立陶宛財政部和維爾紐斯大學任職。2009年出任財政部長。2016年當選立陶宛議會議員,2020年連任。2020年12月起就任總理。未婚,無子女。

  議長: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1983年生于立陶宛希奧利艾市,2007年獲拉脫維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前著名職業象棋手。2011年獲歐洲女子國際象棋冠軍。2015年告別棋壇從政,并加入自由運動黨。2016年當選立議會議員。2019年9月出任自由運動黨主席。2020年10月出任議長。已婚,育有四子。

  【經 濟】 2020年,立陶宛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88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460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8%。

  【資 源】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森林面積217.7萬公頃,覆蓋率為33.4%。有722條河流,長度超過100公里的河流有21條,最長的涅穆納斯河全長937公里,在立境內長度為475公里。立境內湖泊眾多,水域面積超過880平方公里,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有2834個,其中最大的德魯克夏伊湖面積4479公頃(42.2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泥炭、礦物建筑材料等資源。

  【工 業】2020年工業(不含建筑業)產值213.02億歐元,同比下降8.6%。

  【農業】2020年農業產值27.9億歐元,同比增長6.5%。

  【旅游業】2020年,立陶宛賓館、旅店、療養院等旅游機構共接待境內外游客218.1萬人次,其中外國游客52.1萬人次,占23.9%,主要來自俄羅斯、波蘭、德國和拉脫維亞等國。2019年,立公民赴國外旅游90萬人次,同比上升2.8%,主要目的國為拉脫維亞、英國、波蘭、白俄羅斯。截至2020年底,立共有各類賓館、酒店等2787家,客房38080間。主要旅游景點:維爾紐斯老城、特拉蓋古堡、凱爾納維遺址、尼達沙丘、帕蘭加、希奧利艾十字架山、德魯斯基寧蓋等。

  【交通運輸】交通體系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及獨聯體國家連成一體,可直接或轉車前往有關國家;公路網發達,有E28、E67、E77、E85、E262、E272等6條歐洲公路干線經過;克萊佩達港是立最大海港,與世界200多個港口通航。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

  2019年,立全年貨運總量為1.76億噸,較上年增長6.7%。客運總量為3.81億人次,同比上升0.3%。

  主要國際機場:維爾紐斯機場、考納斯機場、帕蘭加機場。

  【財政金融】據立陶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立政府財政收入170.2億歐元、同比增長8.5%,支出168.9億歐元、同比增長9.6%。

  【對外貿易】據立陶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進出口總額為576億歐元,其中出口額286億歐元,同比下降3.3%,進口額290億歐元,同比下降8.8%。

  主要出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木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化工產品、蔬菜及水果等。近幾年進出口貿易額如下(單位:億歐元):

­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出口額

283

296

286

進口額

310

318

290

差額

-27

-22

-4

­

  立主要出口目的地仍然是俄羅斯,占出口總額的13.5%,其次為拉脫維亞(9.9%)、波蘭(9.1%)、德國(7.7%)。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占比14.4%,其次為德國(12.1%)、波蘭(10.8%)以及拉脫維亞(8%)。

  【外國資本】截至2019年底,立陶宛累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85.6億歐元,較上年增加9%。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摩托車維修、信息通信等領域。

  【對外投資】截至2019年底,立陶宛累計對外直接投資42.7億歐元,較上年上漲1.2%。對外投資總額中87.1%投向歐盟國家。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教學、科研和技術活動、制造業、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摩托車修理、金融保險業。

  【軍 事】1992年11月19日組建軍隊,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國防委員會是協助總統處理國防事務的決策機構,由總統、議長、總理、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組成。現階段實行行政領導與作戰指揮相分離的軍政、軍令雙軌領導體制,即由國防部文職人員控制軍隊,由三軍司令及其領導的國防參謀部指揮部隊執行各種作戰訓練任務。現任三軍司令瓦爾德馬拉斯·魯普希斯(Valdemaras RUPSYS)中將。2020年,立軍共有2.1萬余人,編為陸軍、空軍、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后勤保障部隊、軍事教育訓練機構和部隊等,其中陸軍約8000人,空軍約1000人,海軍約600人,還有6000余名預備役人員。2021年國防預算為11.7億歐元,占GDP總量2.01--2.09%。

  【文化教育】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采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學(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后,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后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殊教育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2019/2020學年,立共有各類學校1056所,注冊學生總數為459443人,教師總數41614人。全國共有大學19所,在校大學生105942名,教師7536名。主要高等院校有:維爾紐斯大學、維爾紐斯師范大學、蓋迪米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維陶塔斯大學、考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醫學院和立陶宛軍事學院等。維爾紐斯大學創建于1579年,是立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也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現有學生2.2萬名。

  【新聞出版】立陶宛主要報刊有:《立陶宛晨報》、《共和國報》、《晚間消息報》、《商業新聞》、《考納斯日報》、《西部快報》、《人物雜志》等。

  主要通訊社有:立陶宛通訊社(ELTA)、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等,均為私營通訊社。

  主要電視臺有:國家電視臺——立陶宛電視臺(LTV)、自由獨立頻道(LNK)、“TV-3”電視臺、“TV-4”電視臺等。

  主要電臺有:國家電臺——立陶宛電臺、“M-1”電臺、“中央電臺”、“自由之波”電臺、俄語電臺“俄羅斯廣播”、波蘭語電臺“ZNAD WILII”等。

  【對外關系】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2月21日,正式成為申根協議成員國。奉行務實的對外政策,重視睦鄰友好合作,努力擴大在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歐盟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已先后加入6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大力發展與烏克蘭、摩爾多瓦、外高加索和巴爾干地區國家的關系,支持其加入歐盟和北約。2011年,立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輪值主席國,積極推動該組織在應對跨國威脅、維護地區安全、發展與地中海國家關系等方面加強對外合作。2012年擔任波羅的海與北歐八國區域合作機制協調員。2013年下半年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將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進能源安全與東部伙伴計劃作為主要任務。2014—2015年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截至2019年3月,立陶宛建交國總數為184個。

  【同中國的關系】1991年9月14日,中國與立陶宛建立外交關系。2019年,中立關系穩步發展。4月,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杜布羅夫尼克會晤期間與立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舉行雙邊會見。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統戰部部長尤權訪立。6月和11月,立副總理斯通柴蒂斯先后來華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0年,兩國高層圍繞抗疫合作密切溝通,各領域保持接觸。2021年11月,立陶宛批準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中方宣布與立陶宛雙邊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0年,中立貿易額23.0億美元,同比增長7.6%,其中中方出口額18.1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進口額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7%。

  中國駐立陶宛代辦處。地址:維爾紐斯市阿爾吉爾多大街36號(Algirdo g.36,LT-03218 Vilnius,Lithuania)。電話:(3705)2162861;領事部電話:2162972;傳真:2162682。網址:www.chinaembassy.lt 。經商處地址:維爾紐斯市布林捷街34號(Blindžių g.34,LT-08110 Vilnius,Lithuania)。電話:(3705)2722375;傳真:2722161。網址:http://lt.mofcom.gov.cn。

  立陶宛駐華代辦處。館址: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18號京潤水上花園B區30號,郵政編碼:100016。電話:(010)84518520;傳真:(010)84514442。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