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突尼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nisia, la RépubliqueTunisienne)
【面積】約16.2萬平方公里。
【人口】1185萬(2023年1月),90%以上為阿拉伯人,其余主要為柏柏爾人。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主要為伊斯蘭教遜尼派,少數人信奉天主教、猶太教。
【首都】突尼斯市(Tunis),人口約99萬。
【國家元首】凱斯·賽義德(Kais Saied),2019年10月當選。
【重要節日】國慶日(獨立日):3月20日。
【簡況】位于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相望,海岸線全長1300公里。北部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8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33℃;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14℃。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后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共和國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紀先后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占領。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國,布爾吉巴任第一任總統,1975年經議會批準,布成為終身總統。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發動不流血政變,廢黜布,長期任總統。2010年底至2011年初,突政局劇變,本·阿里流亡沙特。突進入政治過渡期。2014年12月,埃塞卜西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突結束政治過渡進程。
【政治】2010年末2011年初,突政局劇變。執政23年之久的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出走沙特。眾議長邁巴扎任代總統,格努希總理組建民族團結政府。2月,過渡政府總理格努希及數位部長辭職,前眾議長埃塞卜西出任過渡政府新總理。10月,突舉行制憲議會選舉,伊斯蘭政黨復興運動在選舉中拔得頭籌。11月,突制憲會議選舉加法爾為制憲議會議長,12月,選舉馬爾祖基為總統,新過渡政府宣布成立,賈巴利任總理。2013年2月,突一名世俗反對派領袖遭暗殺,引發突政治動蕩,賈巴利被迫辭職。7月,突一名世俗反對派議員遭暗殺,再次引發突政治危機,制憲議會一度中止運轉。10月,突開啟全國對話,最終推舉朱瑪為候任總理。2014年1月,制憲議會投票通過新憲法,新任過渡政府宣誓就職。5月,選舉法獲得通過。10月,突舉行議會選舉,世俗派政黨突尼斯呼聲在議會217席中占據85席,取代復興運動成為議會第一大黨。2014年12月,呼聲黨候選人埃塞卜西當選總統。2019年7月25日,埃塞卜西總統因病逝世,享年92歲。議長納賽爾出任代總統。10月17日,經過兩輪投票,獨立候選人賽義德當選突第七任總統,并于23日宣誓就職。2021年7月,賽義德總統罷免總理邁希希,暫停議會工作。10月,賽義德總統任命無黨派學者娜杰拉擔任總理。12月,賽義德總統宣布繼續無限期凍結議會,直至2022年12月舉行立法選舉。2022年3月,由于議會違反凍結法令舉行線上會議,賽義德總統宣布解散議會。同年7月25日,突舉行修憲公投,將政體由半總統半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同年9月,賽義德總統頒布關于修訂2014年選舉法的第55號總統令,規定立法選舉參選由政黨名單制改為個人制。2022年12月17日和2023年1月29日,突先后舉行立法選舉兩輪投票。2023年3月13日,突新一屆議會舉行首次全體會議,舉行集體宣誓就職儀式。
2015年3月、6月、11月和2016年3月,首都突尼斯城、最主要旅游城市蘇斯和南部城市本加爾丹先后四次發生嚴重恐怖襲擊事件,給突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沖擊。2015年11月,埃塞卜西總統宣布突進入為期3個月的全國緊急狀態,此后多次延期。2018年1月,突多地因民生問題爆發示威游行。10月,突首都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2018年底至2019年初,突公職人員因漲薪問題多次舉行罷工游行。2019年6月27日,突首都市中心發生2起恐襲事件。2020年3月6日,美國駐突使館附近發生自殺式襲擊。同年9月6日,蘇斯發生一起針對安全人員的恐怖襲擊。2021年以來,突多次爆發抗議民生問題或反對總統改革舉措的示威游行,突安全部門挫敗多起未遂恐襲事件。2023年5月,位于杰爾巴島的格里巴猶太教堂附近發生槍擊事件,包括兩名游客在內的4人死亡,多人受傷。
【憲法】2014年1月,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確定突實行共和制,伊斯蘭教為國教,總統由直選產生,任期五年;實行一院制,立法機構稱人民代表大會。2021年7月25日,賽義德總統凍結議會,啟動新憲法修訂進程。2022年7月25日,突舉行修憲公投,投票率30.5%,新憲法以94.6%支持率通過。新憲法規定突實行總統制,總統在政府協助下行使行政權,任期五年,可連任一屆;規定議會實行兩院制,分別為國民議會和全國地方和省區委員會;刪除伊斯蘭教為國教的表述。
【議會】原為一院制,稱國民議會。2002年憲法修正案改為兩院制,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2011年3月4日,突過渡政府宣布解散參、眾兩院。2014年10月,突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人民代表大會,取代之前具有過渡性質的制憲會議。世俗派政黨突尼斯呼聲成為議會第一大黨。2014年11月,穆罕默德·納塞爾當選人民代表大會主席。2016年3月,呼聲黨內訌,10余名呼聲黨議員脫黨,復興運動成為議會第一大黨。2019年10月6日,突舉行議會選舉。復興運動獲52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突尼斯之心黨獲38席,排名第二。11月13日,復興運動領導人格努希當選議長。復運推舉的總理人選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此后賽義德總統任命獨立人士法赫法赫組閣,法政府于2020年2月通過議會信任投票。2020年7月,復運借法赫法赫涉嫌貪腐向法發難,并在議會提請撤銷對總理信任案,法身陷困境于當月向賽義德總統遞交辭呈。賽義德總統任命法赫法赫政府內政部長邁希希組閣。9月1日,邁希希政府通過議會信任投票。邁上臺后與復運結盟引發總統強烈不滿,權力頂層博弈致使國家機構運轉不靈,新冠疫情加劇政治困境。為打破執政僵局,2021年7月25日,賽義德總統發動政治變革,宣布解職總理、暫停議會工作。10月,賽義德總統任命無黨派學者娜杰拉組閣。12月,賽義德總統宣布無限期凍結議會工作。2022年3月,議長格努希違反議會凍結法令召集議會部分議員舉行線上會議,賽義德總統遂解散議會。2022年7月25日,突舉行修憲公投,通過新憲法,規定立法機構由國民議會(議會第一院)及全國地方和省區委員會(議會第二院)組成。同年9月,賽義德總統頒布關于修訂2014年選舉法的第55號總統令,新選舉法規定立法選舉制度由比例代表制改為單記名多數兩輪投票制,參選由政黨名單制改為個人制。2022年12月17日,突舉行首輪立法選舉(選舉產生國民議會),投票率11.2%,23人通過首輪選舉贏得席位,其余選區進入第二輪投票。2023年1月29日,第二輪投票舉行,262名候選人角逐131個席位,投票率11.4%。剩余7個海外選區因無候選人報名參選將適時補選。2023年3月13日,突新一屆議會舉行首次全體會議,選舉易卜拉欣·布德巴拉為議長。目前,全國地方和省區委員會尚未組建。
【政府】2021年7月25日,賽義德總統宣布解除總理邁希希職務。同年10月,賽義德總統任命無黨派學者娜杰拉擔任總理。2023年8月1日,賽義德總統解除總理娜杰拉職務,并任命哈沙尼為新總理。當前政府由總理、23位部長、1位外交國務秘書組成。主要成員有:總理艾哈邁德·哈沙尼(Ahmed Hachani),內政部長凱馬勒·法基(Kamal Feki),國防部長伊馬德·邁米什(Imed Memmiche),司法部長萊依拉·賈法爾(Leila Jaffel),外交、移民和僑民部長納比勒·阿馬爾(Nabil Ammar),財政部長思赫姆·布格迪里(Siham Boughediri)等。
政府網址:http://www.tunisie.gov.tn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5個大區,下設24個省,279個市級行政區。
【司法機構】最高司法委員會是突尼斯司法系統最高機構,行使對法官任命、晉升、調動和紀律處分的職能。總統根據委員會的建議任命法官。全國有1個最高法院,10個上訴法院,24個一審法院,83個地方法庭。每省設有1個一審法院。每個法院下轄若干民事、刑事法庭。突無獨立的檢察院,在司法部內設檢察機構。2022年2月,突總統賽義德解散最高司法委員會并宣布成立臨時最高司法委員會。6月,賽義德總統解除包括共和國總檢察官阿克拉米在內的57名法官職務,引發法官協會強烈反對并舉行大規模罷工。8月,突行政法院作出關于暫停執行解雇法官法令的裁決。
【重要人物】總統凱斯·賽義德1958年2月出生于突尼斯市。曾就讀于伊本·沙拉夫學院和薩迪奇學院,獲學士學位。獲突尼斯法律和政治學院國際法碩士學位、國際憲法學院證書、意大利圣雷莫國際人道主義法研究所證書。1990—1995年,任突尼斯憲法協會秘書長。1994—1999年任蘇斯法律、經濟和政治學院法律系主任。1999—2018年,在突尼斯法律和政治學院任教。2019年10月當選總統。
總理艾哈邁德·哈沙尼1956年10月生于突尼斯市,畢業于突尼斯法律和政治學院。長期任職于突尼斯中央銀行,曾任突央行人力資源總司長,于2018年退休。2023年8月被任命為總理。
【政黨】突于1981年4月開始實行多黨制,2011年1月本·阿里政權倒臺后,過渡政府宣布取締原執政黨憲政民主聯盟,取消黨禁,大量政黨涌現。目前,突共有200多個合法政黨,主要是:人民運動、共和國之聲黨、民主潮流黨、自由憲政黨、民主愛國人士統一黨、復興運動等。
人民運動黨(Mouvement du Peuple):突政治變革前與反對本·阿里政權的突尼斯納賽爾主義組織關系密切,2011年3月突政治變革后獲得合法地位。該黨系民族主義政黨,信奉納賽爾主義,口號為“自由、社會主義、團結”。“7·25”事件后,該黨總體支持賽義德總統凍結議會等舉措,支持新憲法施行,呼吁對舊體制進行徹底改革。該黨積極參加立法選舉,并獲得12個議員席位。新議會成立后,該黨聯合部分議員組建了主權愛國陣線黨團(15個席位)。
共和國之聲黨(la Voix de la République):突新興政黨,于2022年8月成立。該黨創始人、黨主席阿里·哈夫綏系突企業家、呼聲黨前領導人,曾在法赫法赫政府擔任議會事務部長。該黨在本屆議會中有20個席位。2023年5月,該黨聯合部分獨立議員組建共和國之聲黨團(25個席位)。
民主潮流黨(Courant Démocratique):2013年5月成立,吸納許多民主人士,發展較快。主張實現全社會公正,注重財富平均分配,致力于實現免費教育、醫療等。2023年1月,該黨選舉納比勒·哈吉為新任總書記。“7·25”事件后,該黨部分支持賽義德總統凍結議會、問責復運相關舉措,但拒絕承認修憲公投結果,抵制立法選舉,要求舉行全國對話,組建救國政府。
自由憲政黨(Parti Libéral Constitutionnel):該黨由本·阿里時期前總理哈米德·卡魯伊于2013年12月成立,原名憲政運動,旨在吸納前憲政聯盟支持者,堅持布爾吉巴主義,系右翼政黨。2016年8月阿比爾·穆希任黨主席期間,明確黨的口號為“保持忠誠,完成使命”并將黨名改為自由憲政黨。“7·25”事件后,該黨支持賽義德總統凍結議會工作、問責復運相關舉措,后不滿賽義德總統打壓政黨政治,更改支持立場,拒絕承認修憲公投結果,抵制立法選舉,要求提前舉行大選。2023年10月,當局以涉嫌在突制造混亂等指控逮捕該黨主席穆希。
民主愛國人士統一黨(Parti unifié des patriotes démocrates):左翼政黨,于1982年成立,歷史可追溯至1975年各大高校涌現的左翼思潮愛國民主人士運動。該黨在“茉莉花革命”中率先扛起反對本·阿里政權的旗幟,后加入左翼政黨聯盟——人民陣線。2013年2月,該黨創始人、總書記舒克里·貝萊德被暗殺。此后該黨長期致力于調查刺殺真相。該黨現任總書記齊亞德·拉赫德爾是突著名左翼人士。“7·25”事件發生后,該黨內部對該事件立場不一,分化為兩派,拉赫德爾派(反對“7·25”事件)和拉赫維派(支持“7·25”事件)。
復興運動(Mouvement Ennahdha):溫和伊斯蘭政黨,成立于1981年6月,原名伊斯蘭傾向運動。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遭當局打壓并取締。2011年本·阿里政權倒臺后,該黨獲得合法地位并很快成為突政壇影響最大的政治力量。主張基于伊斯蘭價值觀的民主,強調突的阿拉伯、伊斯蘭屬性,致力于實現伊斯蘭與民主和諧共存。該黨反對并抵制賽義德總統主導的政治改革進程。“7·25”事件以來遭當局嚴厲打壓。2023年4月,當局以涉嫌密謀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逮捕前議長、該黨主席格努希。同月,當局勒令關閉該黨黨部,并禁止該黨舉行會議。9月,代理黨主席烏尼西、舒拉院主席哈魯尼被捕。
【經濟】突經濟中工業、農業、服務業并重。工業以磷酸鹽開采、加工及紡織業為主。橄欖油是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旅游業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86年,突經濟實行“結構調整計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1995年突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議。2008年突與歐盟啟動自貿區。此后幾年,突經濟穩步發展,GDP年均增長5%左右。法國和意大利分別為突第一、二大貿易伙伴。2012年,突獲得歐盟給予的優先伙伴地位。
突政治過渡期間,經濟增長緩慢,高失業、高赤字、高通脹癥狀明顯,旅游、磷酸鹽等支柱產業受到較大沖擊。近期,突政府制定2023-2025年發展規劃,旨在吸引投資、創造就業,控制貿易逆差,拉動經濟增長。
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462.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20美元。
經濟增長率:2.2%。
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
匯率:1美元≈3第納爾。
通貨膨脹率:8.3%。
失業率:18.3%(2021)。
【資源】主要有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鐵、鋁、鋅等。已探明儲量:磷酸鹽20億噸,石油7000萬噸,天然氣615億立方米,鐵礦石2500萬噸。
【工礦業】礦產資源主要以石油、磷酸鹽為主。2022年突磷酸鹽產量約為379萬噸。
【農業】全國可耕地面積900萬公頃,已耕地500萬公頃,其中7%為水澆地,約34.5萬公頃。由于鹽堿化、沙漠化等因素,每年約有2萬公頃耕地流失。長期以來,突糧食難以自給自足,需大量進口。2022年上半年,突食品貿易逆差翻番,達到15.59億第納爾。2022年全年進口約344萬噸谷物。
突尼斯是橄欖油主要生產國之一,橄欖油產量占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4-9%,是突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全國種植橄欖樹8000萬株,占地180萬公頃。突農業部報告顯示,2021/2022年度橄欖收獲季中,突橄欖油產量約為24萬噸,出口收入降至5.45億美元,同比降低23.2%。
突全國有天然和人工牧場29萬公頃。
【旅游業】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突主要外匯來源之一。全國約800家旅館擁有23萬張床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前列。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業人員達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3.6%,解決了12%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旅游設施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帶,有五大旅游中心,蘇斯“康達維”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旅游基地。突尼斯市、蘇斯、莫納斯蒂爾、崩角和杰爾巴島是著名的旅游區。受政局劇變影響,2015年和2016年,突先后發生四起恐怖主義襲擊事件,造成大量外國游客傷亡,旅游業受到嚴重沖擊。2017年突旅游業回暖,共接待外國游客670萬人次,同比增加23%。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突旅游業受到較大沖擊。2022年,突旅游收入約42億第納爾,訪突游客達640萬。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比較發達。
鐵路:總長2190多公里,其中軌距1米的窄軌鐵路占1713公里,其余為軌距1.44米的鐵路。
公路:總長約2萬公里。陸路運輸目前占突尼斯貨運總量的50%,客運總量的90%。
海運:有30個港口,其中8個為大型商業港口,一個為石油轉運港。主要港口是突尼斯-古萊特、比塞大、布爾吉巴、斯法克斯、加貝斯、蘇斯、扎爾齊斯、拉迪斯及斯基拉港等。
空運:有兩個國營航空公司,主要是突尼斯航空公司。突與國內外約44個城市通航。年客運總量約為1400萬人次。全國共有突尼斯、莫納斯蒂爾、杰爾巴、斯法克斯、托澤爾、哈馬邁特、塔巴卡、加夫薩、加貝斯等9個國際機場。
【財政金融】2011年以來,突高赤字、高通脹癥狀明顯,外匯儲備短缺。突2022年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達88.8%。
【對外貿易】突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迄今自由進口的商品額占進口總額的85%,自由出口的商品額占出口總額的95%。近年來突尼斯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出口 |
154 |
150 |
143.18 |
168 |
180 |
進口 |
210 |
203.7 |
183.04 |
212 |
225 |
差額 |
-56 |
-53.7 |
-39.86 |
-44 |
-45 |
歐盟是突的主要貿易伙伴,其中法國、意大利、德國是突前三大出口市場,意大利、法國、中國是突前三大進口來源國。突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機械、紡織品等,進口產品主要是能源、機電設備、汽車、棉花、農業和食品加工產品等。
【外國資本】突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來自歐盟、美國和阿拉伯國家。法國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21年突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8.76億第納爾,同比下降0.5%,主要集中在工業、能源、服務業等領域。
【軍事】1956年建立國民軍,1959年建立海軍和空軍。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1975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一年。總兵力約5萬人。陸軍3.1萬人,包括3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撒哈拉旅、1個特種部隊群和8個團,擁有各類坦克和裝甲車405輛、炮482門、導彈156枚(具)。海軍5000人,擁有各類艦艇40艘。空軍4500人,有各型軍用飛機70余架,直升飛機80架。有國民警衛隊約4萬人。軍事裝備主要來自法國、美國、意大利。
【教育】實行基礎義務免費教育制(至16歲),從1989/1990學年起,將過去的小學6年、初中3年合并為9年一貫制基礎教育。突尼斯主要大學有:宰敦大學(伊斯蘭高等學府)、突尼斯大學、突尼斯瑪納爾大學、迦太基大學、瑪努巴大學、中部大學、斯法克斯南方大學等。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晨報》、《時報》和《新聞報》。主要周刊有《現實周刊》等。
突尼斯非洲通訊社(Agence Tunis Afrique Presse):簡稱突通社,創建于1961年1月,為國家通訊社。現有記者、編輯550余人。在巴黎、波恩、紐約、布魯塞爾、阿爾及爾、拉巴特、開羅、科威特、達喀爾等地派有常駐記者。
突尼斯廣播電視總署:1990年成立,國營,統管全國廣播和電視工作,下設主席辦、辦公廳、電視總局和廣播總局。突尼斯國家廣播電臺于1936年首播,現有三個全國性頻道對外廣播,一個為國內頻道,每天24小時以阿文廣播;一個為國際頻道,每天18小時,以法、德、意、英和西語對外播音;還有一個青年頻道,1995年11月開播。此外還有5個地方臺。突尼斯國家電視臺于1966年6月1日起開播,現分一臺和二臺(均為阿文),還有突尼斯7臺和青年臺。突直接轉播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和法國商業電視臺節目。1991年始設有線電視臺轉播法國有線電視臺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