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速覽
2023年5月5日,法國報告了與腸道病毒(?刹《11型(E-11))相關的嚴重新生兒敗血癥病例增多現象。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間,法國三個地區四家醫院共報告了9例伴有肝損傷和多器官衰竭的新生兒敗血癥病例。截至2023年5月5日,已有7位病嬰死亡,2位病嬰仍在新生兒病房就醫。
目前新生兒發病率和嚴重程度的增加與以前未在法國發現的?刹《11型重組譜系有關。很不尋常的是,病嬰極快惡化,且病死率很高。
根據目前有限的信息,世衛組織評估認為,病例增加令人擔憂,但一般人群面臨的公共衛生風險較低。
病例描述
2023年5月5日,法國報告了9例與肝損傷和多器官衰竭相關的嚴重新生兒敗血癥病例,包括7例相關死亡。在這9例病例中,8例為早產(即在妊娠38周前出生)。四對雙胞胎受到影響,出現遲發性(即出生一周至三個月后發生)新生兒敗血癥。
據報這些病例發生在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間,涉及三個地區的四家醫院。在9例報告病例中,2022年報告了6例(7月、10月和12月各報告了2例),2023年報告了3例(1月1例,4月2例)。
所有病例在出生后7天內出現了一種或多種臨床體征,這顯示可能存在母嬰傳播途徑。這些病例的臨床表現是非典型的,病情惡化極快,而且病死率很高。截至2023年5月5日,已有7例死亡,2例仍在新生兒病房就醫;兩例仍在就醫的新生兒短期預后不再有生命威脅。
對所有9例病例(包括血液樣本、咽拭子、鼻咽拭子、腦脊液樣本和/或死后活檢)進行的腸道病毒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結果確認感染了腸道病毒,此腸道病毒為埃可病毒11型(E-11)。對五分之四母親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和腸道病毒基因分型結果確認,四位母親感染了?刹《11型。所有接受檢測的母親在分娩前三天或分娩時均出現胃腸道體征或發燒。
2022年對各類腸道病毒感染的序列分析顯示,至少有兩個重組譜系的傳播,其中一個最重要譜系含有與9個病例相關的所有序列以及與非新生兒或非重度新生兒感染相關的序列。正開展進一步基因分析。
根據2016年至2021年的歷史數據,?刹《11型占所報告的已知類型腸道病毒嚴重新生兒感染的6.2%(48例中的3例),而在2022年增至55%(20例中的11例)。
腸道病毒是一組可引起各種傳染病并導致每年流行的病毒。病情通常輕微,但發現此病對新生兒的影響不同,有時新生兒病情重于年齡較大兒童和成人。有多種傳播途徑。特別是在新生兒期,包括分娩時通過接觸母體血液、分泌物和/或糞便,或產后與受感染的照護者密切接觸而受到感染。埃可病毒11型是一種正鏈核糖核酸病毒,該病毒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
感染此病毒可導致新生兒嚴重炎癥,包括伴有凝血障礙的嚴重急性肝炎。
2023年4月28日,法國國家腸道病毒和副腸孤病毒參比中心通知參與新生兒護理的臨床醫生和病毒學家,要求他們通過專業網絡加強對伴有新生兒嚴重敗血癥的腸道病毒感染的診斷和監測。通知的具體重點是:
- 如何處理病因不明的新生兒嚴重敗血癥,并警示傳播風險。
- 如果新生兒出現嚴重肝衰竭、小腸結腸炎、腦膜腦炎或心肌炎,臨床醫生應系統地考慮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 建議密切監測病因不明的嚴重敗血癥新生兒的肝功能、心臟功能、神經功能和小腸結腸炎風險。
- 還請臨床醫生盡早通知轉診醫院,以討論治療方案。
- 通知還提到了母親傳播埃可病毒11型的風險,并建議如果已知母親在分娩前或分娩期間感染了嬰兒,應密切監測嬰兒至少7天。
- 應進一步收集新生兒和母親樣本(血液、糞便和鼻咽樣本),以檢測腸道病毒。
- 應針對腸道病毒陽性樣本進行基因分型:請臨床病毒學醫生前瞻性發送腸道病毒陽性樣本,特別是發送已出現嚴重臨床癥狀的腸道病毒患者的陽性樣本。樣本應送至國家參比實驗室進行基因分型和基因組研究。
法國和其他會員國繼續通過歐洲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網絡、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衛組織分享有關這一事件的信息。迄今為止,在2022年和2023年向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報告的國家(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和西班牙)中,沒有觀察到與新生兒敗血癥相關的?刹《11型病例類似增加現象。
對法國2016年至2022年住院患者腸道病毒感染進行常規監測期間收集的流行病學數據審查結果顯示,與埃可病毒11型相關的所有嚴重新生兒感染(至少一個器官衰竭和/或需要入院重癥監護的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
2022年,法國共報告了443例(嚴重和非嚴重)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包括7例死亡(病死率為1.6%)。其中,72%(317例)屬于已知的腸道病毒類型。埃可病毒11型是各年齡段主要的流行腸道病毒類型,在已知腸道病毒類型的(嚴重和非嚴重)新生兒感染中占30.3%(317例中的96例)。自2022年6月以來持續檢出此病毒。
在2022年報告的新生兒感染中,4.5%(443例中的22例)為重癥病例。其中20例病例屬已知的腸道病毒類型。?刹《11型占這些病例的55%(20例中的11例),而在2016年至2021年期間報告的嚴重新生兒感染總數(62例)中,已知腸道病毒類型的病例占6.2%(48例中的3例)。
在2022年記錄的累計443例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中,有7例死亡(病死率為1.6%)(6例與?刹《11型有關),而在2016年至2021年的1774例新生兒感染中,有7例死亡(病死率為0.4%)(均與?刹《11型無關)。如上所述,2023年迄今已有7例死亡。
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至少有兩個重組譜系在循環傳播,其中最重要的譜系含有與9例重癥病例相關的所有序列以及與非新生兒感染或非嚴重新生兒感染相關的序列。在2022年7月之前,未在法國觀察到?刹《11型新變異株,而且,根據Genbank收集的現有序列,截至2023年4月28日,也沒有在其他地方觀察到這一新變異株。截至2023年5月5日,從2023年采集的樣本中獲得的埃可病毒11型序列均屬于這一主要譜系。不能排除這一新譜系的高致病性,但感染的嚴重程度也可能與年幼、早產和缺乏母體免疫力有關。為確定這種重組病毒的特征,需要作出進一步分析。
根據目前有限的信息,世衛組織評估認為一般人群面臨的公共衛生風險較低。但腸道病毒感染的一個特征是,感染者會無癥狀攜帶和脫落感染性病毒。通過分析血液樣本,確認五分之四的母親在分娩前三天或分娩時感染了埃可病毒。以前有過雙胞胎新生兒嚴重感染?刹《11型的報道,但在9例病例中觀察到4對雙胞胎感染此病毒仍超出預期。由于在會員國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感染通常不是一種法定須通報的疾病,因此可能有其他嚴重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病例未獲診斷和/或報告。
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在世界各地很常見。感染通常無癥狀,但有些感染可能表現為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發燒、流鼻涕和身體虛弱。這些病毒還偶爾會引發超高比例患者發展為臨床疾病、有時會產生嚴重和致命后果的疫情。管理新生兒和嬰兒循環衰竭的臨床醫生應考慮敗血癥基礎診斷,并進行適當的診斷性檢查,包括檢測腸道病毒。
處理可疑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樣本的衛生和照護工作者應接受適當培訓,以便能收集、儲存和運送各種樣本。如果將樣本轉送他處供國內和/或國際確認、分型或測序,應嚴格遵守有關傳染性物質運輸的國家和國際有關法規。進行測序的實驗室應考慮通過可公開訪問的數據庫共享基因序列數據。
目前尚無針對?刹《靖腥镜奶禺愋钥共《局委。治療的重點是預防并發癥。法國從事新生兒護理的衛生機構應熟悉腸道病毒感染的體征和癥狀,并對潛在的衛生保健相關感染病例和新生兒護理病房中發生的疫情保持警惕。
衛生保健機構以及護理新生兒的衛生和照護工作者應采取感染防控措施,注重世衛組織“手衛生5時刻”,限制探視,強調清潔和消毒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在護理疑似或確診患有?刹《11型的新生兒時采取接觸預防措施。應考慮隔離確診新生兒,確保不共用安撫奶嘴和嬰兒奶瓶,并教育母親在更換尿布時注意個人衛生和洗手。世衛組織為衛生和照護工作者提供預防孕產婦和新生兒敗血癥的培訓。可通過Open WHO平臺接受這方面培訓。
- Bose CL, Gooch WM 3rd, Sanders GO, Bucciarelli RL. Dissimilar manifestations of intrauterine infection with echovirus 11 in premature twins. Arch Pathol Lab Med. 1983 Jul;107(7):361-3. PMID: 6344839. (英文)
- James D.Cherry, Chapter 24 - Enterovirus and Parechovirus Infections,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Infant (Sixth Edition) 2006, Pages 783-822. (英文)
- 世界衛生組織!預防和控制感染的傳播預防措施:備忘錄,2022年6月22日》。(英文)
- 世界衛生組織。Open WHO平臺。《孕產婦和新生兒護理中的感染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