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5-10 16:46

【國 名】 斐濟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ji)。

【面 積】 陸地面積1.83萬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

【人 口】約89萬。官方語言為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通用英語。

【首 都】 蘇瓦(Suva)。

【國家元首】 總統維利亞姆·卡托尼韋雷(Wiliame Katonivere),2021年11月就任,任期3年。

【重要節日】 獨立日:10月10日

【簡 況】 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22~30℃。

斐濟人世居島上。1643年荷蘭航海者塔斯曼首先來到斐濟。19世紀上半葉歐洲人開始移入。187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79~1916年,大批印度人作為英國“殖民制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種植甘蔗。1970年10月10日獨立,并成為英聯邦成員。1987年政變后改稱共和國。1990年通過新憲法確立國名為“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1997年7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斐濟群島共和國”。 2009年改國名為“斐濟共和國”。

【政 治】 2022年12月,斐濟舉行大選。人民聯盟黨、民族聯盟黨、社會民主自由黨組成的政黨聯盟擊敗執政16年的姆拜尼馬拉馬及其領導的斐濟優先黨,贏得大選,人民聯盟黨領袖蘭布卡出任總理。

【憲 法】 1990年7月25日實行新憲法。1997年7月,斐通過1990年憲法修正案,修改了有關歧視印族政治權利的條款,并于1998年7月正式實施。1999年5月,斐首次根據1997年憲法舉行全國大選。2000年政變期間,1997年憲法被廢除。2001年斐上訴法院判決該憲法仍有效,并得到大酋長委員會、伊洛伊洛總統等承認。2009年4月,伊洛伊洛總統宣布廢除憲法。 2013年9月6日,斐新憲法經奈拉蒂考總統簽署并頒布生效。

【議 會】 根據2013年憲法,斐議會為一院制,共設51個議席。本屆議會于2022年12月選舉產生。現任議長阿托尼奧·拉拉巴拉武,副議長萊昂娜·薩魯薩魯·艾瑞艾瑞塔布阿。

【政 府】 內閣制,由議會多數黨組閣。本屆政府于2022年12月宣誓就職。內閣現有19名成員,主要包括:總理兼外交、氣候變化和環境、公務員事務、信息和公共企業部長西蒂維尼·蘭布卡(Sitiveni Rabuka),總檢察長兼司法部長希洛米·圖拉加(Siromi Turaga),副總理兼財政、戰略規劃、國家發展和統計部長比曼·普拉薩德(Biman Chand Prasad),副總理兼旅游和民航部長維利亞姆·加沃卡(Viliame Gavoka),副總理兼對外貿易合作和中小企業部長馬諾阿·卡米卡米加(Manoa Kamikamica),婦女、兒童和減貧部長琳達·塔布婭(Lynda Tabuya),地方政府、教育、遺產和文化部長普瑞米拉·庫馬爾(Premila Kumar),漁業部長塞米·科羅伊拉維薩烏(Semi Koroilavesau)等。

【行政區劃】 全國共有2個直轄市、4大行政區和14個省。蘇瓦和勞托卡為直轄市。

【司法機構】 設最高法院、上訴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不超過7名法官組成。首席大法官為卡馬爾·庫瑪(Kamal Kumar)。

【政 黨】 經登記注冊的合法政黨主要有:斐濟優先黨、社會民主自由黨、斐濟工黨、民族聯盟黨、統一斐濟黨、自由聯盟、我們團結斐濟黨、新時代黨、人民聯盟黨。主要政黨的基本情況如下:

(1)人民聯盟黨(People’s Alliance):執政黨。2021年10月蘭布卡為角逐2022年大選組建。主張以公正、民主方式治理國家,為所有斐濟人過上體面生活創造良好環境,支持者以斐族民眾為主。2022年大選中同民族聯盟黨和社會民主自由黨結盟,贏得大選。

(2)民族聯盟黨(National Federation Party):執政黨。1964年成立,最早稱“聯盟黨”,與其他政黨合并后改用現名,曾參與爭取斐獨立,是目前斐成立時間最早的政黨。黨領袖比曼·普拉薩德(Biman Prasad)。系印族裔蔗農為爭取權益而組建的首個印族人政黨,主要依靠印族民眾支持。

(3)社會民主自由黨(Social Democratic Liberal Party, SODELPA): 執政黨。前身為前總理萊塞尼亞·恩加拉塞(Laisenia Qarase)于2001年5月成立的團結斐濟黨(United Fiji Party),2013年5月改用現名,黨領袖維利亞姆·加沃卡(Viliame Gavoka)。主張在促進民族和解的同時更多地照顧斐濟族和羅圖馬族的利益,主要支持者包括傳統斐族酋長和部分斐族基層民眾。

(4)斐濟優先黨(Fiji First Party):反對黨。2014年6月成立。黨領袖姆拜尼馬拉馬。主張族裔平等,重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出“要為全體斐濟人建設一個更好的斐濟”,主要支持者包括印族民眾、斐族基層民眾以及商界名流、知識分子和青年人等。

(5)斐濟工黨(Fiji Labour Party):1985年7月成立。黨領袖馬亨德拉·喬杜里(Mahendra Chaudhry)。系在各大工會支持下以印族為主體的政黨,主要代表中下層印族人利益,在印族蔗農、工會成員和部分知識分子中有一定影響力。

【重要人物】維利亞姆·卡托尼韋雷:總統。1964年4月20日生于斐濟。大學畢業后入伍,官至中校。退伍后主要從事農業相關商務活動,曾任斐濟糖業公司等多家涉農公司董事。2014年任斐濟優先黨主席。后淡出政壇。2021年10月當選斐濟第六任總統。

西蒂維尼·蘭布卡:總理,人民聯盟黨領袖。1948年9月13日生于斐濟。曾在新西蘭、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接受軍事培訓。1968年加入斐濟皇家軍隊。1981年任斐軍參謀長。1987年任斐軍司令。1987年5月和9月,先后兩次發動軍事政變。1992年至1999年擔任政府總理。1999至2001年擔任斐濟大酋長委員會主席。2016年當選社會民主自由黨領袖,2018年大選敗北,擔任議會反對黨領袖。2021年10月組建人民聯盟黨并擔任黨領袖。2022年12月24日,人民聯盟黨、民族聯盟黨、社會民主自由黨組成的政黨聯盟在議會投票中勝出,蘭布卡當選斐政府總理。

【經 濟】 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漁業、森林資源豐富,有金、銀、銅、鋁土等礦藏。制糖業、旅游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斐重視發展民族經濟,強調發展私營企業,建立寬松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資和出口,逐步把斐經濟發展成“高增長、低稅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經濟。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困難增多,目前經濟正逐步復蘇。

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8.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20美元。

經濟增長率:14.5%

貨幣名稱:斐濟元(Fiji Dollar)。

匯率:1美元≈2.19斐元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資 源】 森林覆蓋面積93.5萬公頃,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有開采價值的約25萬公頃,出產優質硬木和松木。有2個金礦,還有銅、銀、鋁土、石油等資源。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工 業】 以榨糖為主,其次是黃金開采、漁產品加工、木材和椰子加工。

【農 業】 可耕地面積約28.8萬公頃,主要產甘蔗、椰子、香蕉等。小麥全靠進口,大米能自給20%。近年來斐政府努力發展多種經營,推廣水稻種植。

【旅游業】 旅游業較發達,旅游收入是斐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全國約有4萬人在旅游部門工作,占就業人數的15%。2020年,旅游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年僅接待外國游客14.7萬人次,同比下降83.6%。2021年進一步下降至3.2萬人次。2021年12月1日開放邊境。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50萬人次,接近疫情前水平。

【交通運輸】 斐濟為太平洋島國地區交通樞紐,水、陸、空交通較發達。首都蘇瓦港系重要國際海港,可泊萬噸輪。蘇瓦的瑙索里機場可停靠波音737飛機,楠迪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機。

空運:斐濟航空公司(原太平洋航空公司)系國際航空公司,經營澳、新、美、瓦努阿圖、薩摩亞、湯加、所羅門群島和香港等航線。澳、新、瑙魯等國航空公司有定期班機停降楠迪國際機場。瑙索里機場主要是國內民航機場。斐濟航空公司、向日葵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島嶼間航線。

【對外貿易】 長期貿易逆差。出口目的地為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中國等,主要進口燃料、運輸設備、化工產品、食品等,出口蔗糖、魚類、黃金、木材和礦泉水等。

【外國資本】 外資在斐濟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斐國內市場商業網點主要控制在兩家澳跨國公司手中。銀行、保險、海運、電信、汽油供應等亦為外資所控制。

【外國援助】 外援主要來自澳、日、新、英、法、歐盟、中國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軍 事】 斐濟軍隊全稱為“斐濟共和國武裝部隊”(Republic of Fiji Military Forces, RFMF),定名于斐1990年憲法。總統兼任軍隊總司令,并根據內政部長的建議任命軍隊司令,軍隊司令要向總統和內政部長負責。現任軍隊司令喬恩·卡洛尼瓦(Jone Kalouniwai),2021年9月就任。

斐軍設陸軍和海軍,由正規軍和預備役組成,目前正規軍約3600人,預備役4000人。海軍330人,裝備有5艘各類艦艇和巡邏船。斐曾先后派遣士兵和警察參與中東、科索沃、東帝汶、巴新、伊拉克、蘇丹等維和任務。

【教 育】 實行初中和小學階段免費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每年教育經費約占政府總預算支出的15%。南太平洋大學由南太地區各國合辦,主校區位于首都蘇瓦市。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英文版《斐濟時報》(Fiji Times),隸屬于1869年成立的斐濟時報公司;《每日郵報》(Daily Post),創刊于1974年;《斐濟太陽報》(Fiji Sun),創刊于2000年。華文報有《斐濟日報》和《斐濟華聲報》。2009年6月,斐新聞部正式發行官方報紙《新黎明報》(New Dawn),兩周一期,旨在幫助斐民眾了解政府政策以及經濟、社會建設計劃和項目。

主要雜志有《島國商務》和《太平洋島嶼》月刊,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發行。

斐濟廣播有限公司(Fiji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Limited),成立于1985年,是斐全國性的廣播網,由6個電臺組成,通過斐濟語、印地語和英語播出的電臺各有兩個。

斐濟電視臺(Fiji TV),由新西蘭電視公司、斐濟開發銀行和私人股東于1993年底成立。2005年設立面向太平洋島國地區的太平洋天空衛星電視節目服務部。

【對外關系】 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外交較為活躍的國家,重視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同時保持與太平洋島國的傳統關系。近年來,斐積極發展同亞洲各國以及非洲和美洲國家的關系。已與130多個國家建交。是聯合國、英聯邦、世界貿易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太平洋共同體、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非加太集團、77國集團成員,斐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現為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秘書處所在地。2013年,斐濟倡議成立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PIDF)。2016年6月,斐濟常駐聯合國代表湯姆森當選第71屆聯大主席。2016年11月,斐濟當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

【同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關系】 斐同澳、新有著傳統的密切關系。澳、新是斐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援助國。澳、新與斐互設高專署。根據《南太平洋區域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除糖和服裝等少數商品外,斐向澳、新出口單方面享受免稅或無限制市場準入待遇。

2006年12月斐濟政變后,澳、新宣布對斐實施制裁。2014年9月斐濟大選后,澳大利亞、新西蘭同斐濟關系逐步改善。2014年10月和2016年2月,澳外長畢曉普訪斐。2016年6月,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對斐濟進行正式訪問。2016年10月,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對新西蘭進行正式訪問,并訪問澳大利亞。2017年,姆先后三次赴澳出席活動并兩次會見澳總理特恩布爾。2018年9月,姆在出席第73屆聯合國大會活動期間會見新西蘭總理阿德恩。201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訪斐。2019年9月,斐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訪澳。2020年2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訪斐。2022年3月新西蘭外長馬胡塔訪斐。2022年4月,澳大利亞總督赫爾利訪斐。2022年5月、2023年2月,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訪斐。2023年3月,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新西蘭外長馬胡塔分別訪斐。

【同歐盟的關系】 歐盟和美國是斐原糖和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和斐游客及投資的重要來源地。根據《洛美協定》和《科托努協定》,歐盟以3倍于國際市場的價格購買斐糖(2017年9月到期),每年斐糖的70%銷往歐盟。斐在比利時和英國設有使館,法國、英國、歐盟在斐設有使館。

【同美國的關系】 1970年10月,美承認斐獨立。斐美互設使館。斐重視與美關系,認為美的援助對斐的市場準入和地區競爭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推動美、南太聯合商務委員會開展活動。斐是美軍在太平洋主要補給點之一。2022年2月,美國務卿布林肯訪斐。2022年4月,美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訪斐。2022年9月,斐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赴美出席首次美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峰會。2023年1月,美國印太司令阿奎利諾訪斐。2023年3月,美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訪斐。

【同日本的關系】 2000年8月,日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斐政變后成立的臨時政府。斐日互設使館。 2015年5月和2018年5月,姆拜尼馬拉馬總理連續兩次赴日出席第七屆和第八屆日本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議。2019年8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斐。2022年5月,日本外相林芳正訪斐。

【同印度的關系】 斐濟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印度裔,雙方歷史上聯系緊密 ,印在斐獨立后即與其建交。2014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訪斐。2015年8月,斐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赴印度出席印度-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議。2018年3月,姆赴印度出席國際太陽能聯盟會議并會見印度總理莫迪。2023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席印度和太平洋島國第三次合作峰會期間會見斐濟總理蘭布卡。

【同其他太平洋島國的關系】 斐重視同太平洋其他島國的傳統關系,是太平洋島國論壇創始會員國,斐與太平洋其他島國領導人互訪頻繁。2006年斐政變后,太平洋島國論壇中止斐參加論壇活動資格。2014年斐大選后,斐濟恢復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活動。斐政府于2011年起轉而在斐舉辦“接觸太平洋”會議,并于2013年起改為舉辦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峰會(PIDF),聚焦島國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前三屆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在斐濟舉行。2016年7月,第四屆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在所羅門群島舉行。2019年7月,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2019年會議在斐濟舉行。2021年8月6日,太平洋島國論壇以視頻方式舉行論壇領導人峰會,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主持會議,斐濟并接任論壇輪值主席國。2022年7月11-14日,第5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在斐濟舉行。2023年2月,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非正式特別會議在斐濟舉行。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