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毒

2024-05-13 16:44
文章圖片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腮腺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常見于兒童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兩季。
中文名:腮腺炎病毒
外文名:mumps virus
科:副黏病毒科
屬:副黏病毒屬
定義: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

生物學性狀
腮腺炎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00~200 nm,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衣殼呈螺旋對稱。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成分是糖蛋白。至今發現腮腺炎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可在雞胚羊膜腔內增殖,也可在猴腎細胞培養中增殖,能使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腮腺炎病毒對熱、脂溶劑和紫外線敏感,但耐低溫,2℃條件下可存活3個月,-60℃可存活一年以上。

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性
腮腺炎是一種以腮腺腫脹、疼痛為主要癥狀的兒童常見病,呈世界性分布。好發于冬春季,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學齡期兒睫為易感者。腮腺炎病毒僅感染人,傳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攜帶行,主要經飛洙傳播,也可以通過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播。潛伏期長,一般為2~3周。病毒侵入人體后,先在呼吸道內增殖,隨后進入血流,發生病毒血癥,隨血流擴散至唾液腺及其他器官如胰腺、睪丸、卵巢、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等。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強。發病前和發病后一周內的患者具有高度傳染性。患者表現為軟弱無力、食欲減退。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并伴有疼痛及發熱。病程持續1~2周,青春期感染昔。男性易并發睪丸炎,導致睪丸萎縮和小育;女性易合并卵巢炎,懷孕3個月內的孕婦感染可導致胎兒畸形。
(二)免疫性
患者病后可獲得牢固的免疫力,被動免疫可從母體獲得。因此6個月以內嬰兒腮腺炎者罕見。

微生物學檢查
對于不典型病例,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腦脊液等標本分離病毒,也可取雙份血清檢測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或用免疫熒光技術等檢測病毒抗原。

防治原則
疫苗接種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常用減毒活疫苗,或麻疹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組成的三聯疫苗(MMR)進行預防接種。對于腮腺炎患者。應及時隔離,防止疾病傳播。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中醫常用普濟消毒飲和連翹敗毒散等加強治療,用仙人掌局部外敷也有·定的療效。

 

附件: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