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

2024-05-13 21:12

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又名肛門生殖器疣、生殖器疣和性病疣等,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發病原因主要與多個性伴、無保護性行為、免疫系統異常等因素相關。尖銳濕疣患者約80%由HPV6和11型引起,部分HPV類型還可能與宮頸細胞異常增生有關。盡管癥狀會在感染后的2-3個月內暴露,但大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癥狀。
尖銳濕疣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贅生,常發生在肛門和外生殖器等部位,個別患者可能存在異物感、疼痛、瘙癢等體驗。由于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因此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尖銳濕疣有多種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非手術物理治療等,但該病容易復發,經常需要反復治療達到清除肉眼可見的疣體和改善相關癥狀。預防尖銳濕疣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種HPV疫苗。
資料顯示,中國尖銳濕疣發病人數在性病中位列第二,患病率在0.13%~0.56%之間,且有增長趨勢。
中醫病名:尖銳濕疣
別名:肛門生殖器疣、生殖器疣、性病疣
就診科室:皮膚科/皮膚性病科、泌尿外科、婦產科
多發群體:性活躍的青年和中年人群
常見發病部位:肛門和外生殖器等部位
常見病因: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沒有安全措施的性行為
常見癥狀:皮膚黏膜贅生物,異物感、疼痛、瘙癢、性交不適,惡臭、出血等
傳染性:是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

病因
尖銳濕疣是HPV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HPV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只生存在人身上,并且主要感染皮膚或黏膜上皮組織。
發病原因
HPV已經有100多種亞型,其中有40多種可以感染肛門生殖器區域。
HPV感染在人群中很普遍,不同亞型與不同的疾病相關。大多數生殖器的HPV感染具有自愈的傾向,即能夠自行清除,不引起相關疾病。當HPV感染不能清除時,可能會發展為尖銳濕疣等疾病。
部分HPV與發生癌癥(例如宮頸癌)的風險增高有關,稱之為高危型HPV,其余的與癌癥發生沒有明顯關系,稱之為低危型HPV。90%尖銳濕疣由低危型的HPV6和11型引起。有時尖銳濕疣也存在低危型和高危型HPV的混合感染。
有數據顯示,31%的尖銳濕疣皮損中存在高危型HPV,例如HPV16、18、52和56型。另外,HPV16和18型等高危型還可能與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學術名稱: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有關。
誘發因素
性行為是尖銳濕疣的主要危險因素。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更容易患上尖銳濕疣:
擁有多個性伴。
有高風險的性伴,這些性伴有其他多個性伴或有HPV感染的性伴。
無安全措施的性行為,例如不使用安全套(避孕套)。
如果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例如HIV感染、艾滋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等),人對疾病和感染的免疫力會下降,這時容易出現更大且更難治療的尖銳濕疣,復發率也更高。
有數據證實,吸煙和尖銳濕疣風險增高有關,每日吸煙數目越多或吸煙的時間越長,尖銳濕疣發生風險就越大。
男性如果接受包皮環切術,HPV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

癥狀
大多數感染HPV的人都沒有癥狀,有時很輕微或者無法察覺(潛伏感染或亞臨床感染)。如果有癥狀,通常在感染HPV后的2~3個月出現肉眼可見的尖銳濕疣,極少數是在感染后3周內或感染后數年出現。
典型癥狀
尖銳濕疣容易發生在性活躍的青年和中年人群。平均潛伏期為3個月左右。
尖銳濕疣通常沒有癥狀,少數患者會有異物感、疼痛、瘙癢、性交不適,惡臭、出血和明顯的情感壓抑。尿道內尖銳濕疣可以表現為終末血尿、尿流異常或尿道出血。
尖銳濕疣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各異。
位置
好發部位是外生殖器及肛門周圍皮膚/黏膜濕潤區域。
男性一般發生在龜頭、冠狀溝、包皮系帶、尿道口、陰莖部和會陰。
女性一般發生在大小陰唇、陰道口、陰蒂、陰道、宮頸、會陰及肛周。
同性戀人群一般發生在肛門及直腸內。
少數患者可以發生在肛門生殖器以外部位,例如口腔、腋窩、乳房和趾縫等。
大小和形態
皮損初期是單個、多個或成群的淡紅色小顆粒,質地柔軟,頂端稍尖銳。有時候很小以至于肉眼無法辨識。皮損后期逐漸增多、增大,形態可以為乳頭狀、菜花狀、雞冠狀及蕈狀,顏色為白色、粉紅色或污灰色,表面可能糜爛、滲液、破潰、出血或感染。
巨大尖銳濕疣
很少見,形態體積較大,多呈菜花狀且呈粉紅色,看起來良性病變。實則其具有侵襲性,常需要手術治療。
鮑溫樣丘疹病
出現扁平、常有色素沉著的丘疹,多發或單發,好發于陰莖、外陰附近或肛門周圍,常由HPV16所致,病理顯示上皮發育異常和細胞異型,但可進展成鱗狀細胞癌。
多數患者沒有明顯自覺癥狀,所以男性可能不容易感覺到尖銳濕疣(即便肉眼可見),而女性更不容易發現陰道內或宮頸的尖銳濕疣。

就醫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該及時就醫評估:生殖器或肛門周圍出現異常增生/顆粒/疙瘩;排尿時有灼熱感或疼痛或出血;女性的陰道有異常分泌物、氣味難聞;男性的陰莖有異常分泌物。
尖銳濕疣主要通過醫生的肉眼觀察進行診斷。在就診接受醫生檢查之前,最好避免性行為。
就診科室
主要為皮膚科/皮膚性病科,有時在泌尿外科、婦產科等科室就診。
相關檢查
醫生經常會通過仔細觀察患者的生殖器和肛門區域來辨認尖銳濕疣。如果存在肉眼可見的尖銳濕疣,通常不需要更多的檢測就能確定診斷。
皮膚鏡
對于一些微小的尖銳濕疣,目前可見借助于皮膚鏡檢查幫助診斷。
醋酸白試驗
特異性較低,對于不典型的病變,試驗結果不可靠。如果已經確診了尖銳濕疣,可以考慮用醋酸白試驗來判斷病變程度及可能累及的區域。也有助于可疑病變區域的觀察,進而對目標區域進行活檢或切除。
組織病理
當尖銳濕疣的皮損不典型(例如表現為色素沉著、硬化、生長迅速、出血或潰瘍),或醫生認為必要時,可通過活檢后的組織病理檢查幫助診斷。
活檢屬于一種小手術,由醫生選擇典型的皮損,局部麻醉,用手術刀切除一小塊病變組織,然后制成病理切片。
活檢也可用于以下情形(尤其是患者免疫功能不全時):
診斷不明確;
標準治療后無效;
疾病在治療期間加重。
活檢后典型組織病理表現:表皮乳頭瘤樣增生伴角化不全,顆粒層和棘層上部細胞可有明顯的空泡形成,胞質著色淡,核濃縮深染,核周圍有透亮的暈(學術名稱為凹空細胞),這是特征性改變。另外可以見到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周圍常有較多炎性細胞浸潤。
HPV檢測
國際上不推薦使用HPV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檢查遺傳物質DNA)來診斷尖銳濕疣,因為檢測結果并不確定,也不能指導尖銳濕疣的治療。另外,目前無法僅通過醋酸白試驗或HPV病毒的DNA檢測來診斷HPV亞臨床感染。
對于女性,某些高危型HPV會引起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子宮頸細胞涂片結果會有異常。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在子宮頸細胞涂片檢查的同時接受HPV篩查。HPV篩查就是檢測病毒的DNA。30歲以下的女性通常只會在子宮頸細胞涂片結果異常時才進行HPV篩查。
鑒別診斷
診斷尖銳濕疣,主要根據病情(性接觸史和配偶感染史等)、典型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檢查等)進行診斷。
尖銳濕疣的癥狀可能與其他疾病相似,例如假性濕疣、陰莖珍珠樣丘疹、扁平濕疣、生殖器鱗狀細胞癌、皮脂腺異位、生殖器部位汗管瘤、光澤苔蘚、陰部傳染性軟疣和大汗腺癢疹等。
假性濕疣
主要發生在女性小陰唇內側或陰道前庭,表現是對稱分布的多發、成群的顆粒狀丘疹或絨毛狀突起。
陰莖珍珠樣丘疹
男性冠狀溝邊緣的細小圓錐形或絲狀、排列成單行或多行的白色或淡紅色小丘疹,直徑1~3mm,丘疹不融合,沒有特殊癥狀。
扁平濕疣
這是二期梅毒特征性皮損。主要發生在肛門生殖器部位,為成群的褐紅色斑塊,斑塊基底寬、無蒂,表面扁平、糜爛,有時有密集的顆粒,呈乳頭狀或菜花狀等。
生殖器鱗狀細胞癌
外觀上與巨大型尖銳濕疣比較相似。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皮疹浸潤感明顯,質堅硬,易出血,常形成潰瘍。
皮脂腺異位
發生在口唇、龜頭和陰唇的淡黃色,位于皮下,不增大。
生殖器部位汗管瘤
主要發生在女性大陰唇內側,數個或數十個半球形顆粒,直徑3~5mm,膚色或淡黃色,可能伴有瘙癢,很少自行消退。
光澤苔蘚
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年,常見部位是陰莖、龜頭、下腹部和股內側面等。表現為一致的、發亮的或圓形平頂丘疹,針尖至粟粒大小,密集但不融合,沒有自覺癥狀。
陰部傳染性軟疣
常見部位是生殖器周圍,皮損初期是米粒到黃豆大小的半球形顆粒。中央微凹陷,呈臍窩狀,表面蠟樣光澤,內含白色乳醋樣物質。皮損散發,不融合。
大汗腺癢疹
大汗腺分布區域持續性、瘙癢性、毛囊性顆粒。主要分布在腋窩,有時在乳暈、陰阜、大陰唇和會陰部。基本損害是針頭到綠豆大小的毛囊性顆粒,質地堅實、膚色或稍有色素沉著,散在分布而不融合。慢性病程,瘙癢劇烈。

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盡早清除肉眼可見的疣體,改善可能有的癥狀,減少復發,改善精神壓力、美觀需求。
大多數患者治療后皮損可以改善或消退,治療可能會減少HPV感染,但很可能不會根除感染。如果選擇不治療,尖銳濕疣可能自行消退,可能保持不變,也可能增多、增大。
雖然治療可能導致的HPV的DNA減少,但還不清楚這是否會減少未來的傳播。雖然治療后尖銳濕疣的復發機率較高,但是大部分患者通過正確治療最終都可以實現臨床治愈。
一般治療
目前的治療包括醫院外治療及醫院內治療,往往都需要多次治療。目前沒有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案,也沒有某種適合所有患者的治療方案。
醫院外治療指在家可自行治療,主要是咪喹莫特乳膏等局部藥物治療。醫院內治療指在醫療機構由醫生開展的治療,主要是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醫生會根據皮損的大小、數量、位置、治療花費、治療副作用和患者治療經歷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采取綜合防治策略,達到最滿意的療效。此外,患者對治療的偏好、依從性和醫師專業水平等也會影響治療的選擇。
為了增加療效,臨床醫生有時會聯合治療,例如同時選擇醫院外和醫院內治療。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治療方法與免疫功能正常者沒有差異。不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尖銳濕疣治療的成功率較低,可能需要更長的療程和更勤的隨訪評估。
藥物治療
醫院外治療可以選擇3.75%或5%咪喹莫特乳膏、0.15%或0.5%鬼臼毒素軟膏/凝膠、10%或15%賽兒茶素軟膏。上述三種藥物是國際上公認的首選治療藥物,其中中國國內常用、容易購買得到的是咪喹莫特乳膏,其次是鬼臼毒素。
醫院內治療可以選擇80%~90%三氯乙酸溶液。另外,外用鬼臼樹脂和5-氟尿嘧啶對尖銳濕疣有效,但由于副作用明顯,不推薦作為首選的治療。偶爾會使用皮損內注射干擾素治療尖銳濕疣,不過與其他治療聯合使用才更為有效。
系統應用免疫調節劑目前還缺乏明確有效的證據,這類藥物有白細胞介素2、卡介菌多糖核酸和胸腺肽等。
物理治療
常用的物理療法包括冷凍治療、激光治療、電灼/電凝治療、電離子治療和微波治療等,這些物理治療是通過直接的破壞作用清除皮損。
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ALA-PDT)是一種藥械結合的治療方法,通過光敏化學藥物和特定光線照射達到治療目的。這些治療均由醫生操作,屬于“醫院內治療”。
手術治療
當皮損只發生在小范圍時,也可能不需要手術。如果尖銳濕疣分布廣泛、藥物及冷凍等治療無法去除皮損,則可以選擇手術切除。
手術的成功與尖銳濕疣的數量有關。當數目較少且體積較小時,手術的成功率更高、需要額外治療的可能性也更小。不過,手術后一般也需要繼續藥物治療。
如果有高危型HPV引起子宮頸細胞涂片結果異常(提示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則可能會進行某些類型的手術。手術時往往需要麻醉,治療費用通常高于其他方法。
另外,手術也可能增加尖銳濕疣擴散的概率,因此患者在手術前應當充分和醫生探討可能的收益和風險,做出最佳選擇。
中醫治療
中醫在治療尖銳濕疣中的地位不容忽視。有報道中醫治療尖銳濕疣、HPV亞臨床感染有效安全,但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員用藥,以保證效果和安全性。
前沿治療
已有研究證實,下列治療對尖銳濕疣有效,例如外用硝酸鈉聯合枸櫞酸、分枝桿菌w疫苗、外用氮鋅復合物、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凝膠和病毒樣顆粒免疫療法等。不過要推廣這些治療之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預后
大多數患者治療后皮損可以改善或消退,治療可能會減少HPV感染,但不會根除感染。如果選擇不治療,尖銳濕疣可能自行消退,可能保持不變,也可能增多、增大。
尖銳濕疣治療后比較容易復發。復發常見于治療后3~6個月以內(特別是最初3個月)。復發之后用同樣的治療仍然會有效。
尖銳濕疣沒有公認的痊愈標準,一般是指治療后皮損消失。目前多數認為治療后6個月都沒有復發的,后期再復發的機會就不大。總的來說,尖銳濕疣的預后一般比較好,雖然治療后復發率較高,但通過正確處理最終還是容易達到臨床治愈。
并發癥
大多數尖銳濕疣病情輕微,不會有特別的并發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有這樣幾個:
潰瘍、出血:皮損增多增大之后,可能會引起局部異物感和不適感。在生殖器部位的還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容易出現皮損的潰瘍、出血、疼痛和腫脹等。
傳染給新生兒:生殖器區域患有尖銳濕疣的孕婦,順產時可能會通過產道傳染給新生兒。
癌變:尖銳濕疣有時與高危型HPV感染有關,這類高危HPV感染與陰莖癌、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治療相關并發癥:偶爾出現凹陷性瘢痕或肥厚性瘢痕,尤其是治療間隔短和組織愈合時間不足的患者。另外,極少情況可以出現治療引起的慢性疼痛綜合征(如外陰疼痛和治療部位的感覺過敏)、排便痛或瘺管等。

預防
堅決杜絕性亂
尖銳濕疣患者中主要是通過性接觸感染。家庭中一方從社會上染病,又通過性生活傳染給配偶,還通過密切生活接觸傳給家人,既帶來生理上的痛苦,又造成家庭不和。因此提高性道德,不發生婚外性行為是預防尖銳濕疣發生的重要方面。確保性伴也獲得診療。
防止接觸傳染、注意個人衛生
不使用別人的內衣、泳裝及浴盆;在公共浴池不洗盆浴,提倡淋浴,沐浴后不直接坐在浴池的坐椅上;在公共廁所盡量使用蹲式馬桶;上廁所前后用肥皂洗手。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