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介紹

2024-05-14 14:45

鼠疫

­­­­­­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鼠疫耶爾森菌等可以成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類和平。因而鼠疫的防治更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齒動物的疾病。鼠作為重要傳染源,人類主要是通過鼠蚤為媒介,經人得皮膚傳入引起腺鼠疫,經呼吸道傳入發生肺鼠疫。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均可發展為敗血癥,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

傳染源

­­­­­­ 主要是嚙齒動物中循環進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嚙齒動物中主要是鼠類和旱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以黃鼠和褐家鼠為最主要,各型鼠疫患者均可作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桿菌,因而成為重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

­­­­­­ 經鼠蚤傳播 , 即鼠→蚤→人的傳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間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傳家鼠。寄生鼠體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時,因其胃內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隨之進入人體造成感染,含菌的蚤類亦可隨搔抓進入皮內。最近研究發現,本病有由蟬類傳播的可能性。

  1. 經皮膚傳播 因接觸患者含菌的痰、膿或動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糞便,通過破損皮膚教膜受到感染。

­­­­­­ 2. 經消化道傳播 食入受染動物,經消化道感染。

­­­­­­ 3. 經呼吸道傳播 含菌的痰、飛沫或塵埃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并引起人間的大流行。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預防接種可使易感性降低?捎须[性感染,并可成為無癥狀帶菌者。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 人間鼠疫以亞洲、非洲、美洲發病最多 , 我國主要發生在云南和青藏高原。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以 10~39 歲居多,職業則多發于農牧人員及其子女,有明顯的季節性,人間鼠疫多發生在夏秋季,與守獵及鼠類繁殖活動有關。

­­­­­­ 本數據庫收集了自2004年網絡直報以來報告的全部數據,主要內容包括分地區、年齡組性別、職業和病種多種維度的發病人數、發病率、死亡人數和死亡率等。

 

附件: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