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消息,在人類傳染病“花名冊”中,如果新冠的標簽是“新發”,那么結核病便是“古老”。今天(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很多人誤以為結核病已遠去,但至今,它依然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肺結核約80萬人;結核分枝桿菌攜帶者更是高達2億人。
近年來,上海肺結核疫情整體呈現穩步下降趨勢,疫情持續控制在全國最低水平。2023年,上海市共登記肺結核患者5303例,發病率為21.1/10萬。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和團隊長期致力于結核病的防治及科普宣傳。他表示,結核菌入侵人體便“無孔不入”,但并非“不治之癥”。加強早期發現和預防治療,并確保患者規范治療,才能對抗“耐藥”難題,并減少疾病傳播。
結核病治療難不難?
難也不難
結核病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分為肺結核和肺外結核。肺結核是最常見類型,有傳染性。面色蒼白、身體消瘦、劇烈咳嗽甚至咯血,是肺結核的典型癥狀;此外,胸悶胸痛、午后低熱、夜間盜汗、乏力、食欲減退和體重減輕等也是常見癥狀。除了頭發、指甲和牙齒以外,結核病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如骨結核、腎結核、皮膚結核等。
從成為年輕醫生開始,張文宏教授就聚焦結核病了。“在我國,越是貧困的地區,發病率越是高。”他見過無數因病致貧的人,也見過因治療費用昂貴、周期漫長而放棄的。
過去,結核病無藥可醫,患者常常因大量咯血、呼吸衰竭而死亡;現在,結核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癥。“如果是活動期結核,抗結核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而且只要經過全程規范治療,90%左右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張文宏說,但結核的治療也是一項長期、復雜和充滿挑戰性的任務,中途切勿私自停藥或間斷服藥。否則不但極易復發,還容易產生耐藥結核,這時普通的一線抗結核藥物將對其失去作用。一旦耐藥,無論是治療周期還是治療難度,都是普通結核的好幾倍,治療費用是普通結核病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治療、延誤治療、用藥不規范、療程不堅持、恐慌歧視等情況,都是普遍存在的。”張文宏指出,必須加強對公眾的科普教育,建立專門的隨訪團隊,確保治療過程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潛伏期要不要治?
高危人群要治
感染結核桿菌,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發病。那些感染了但沒發病的人,被稱為潛伏結核感染者。潛伏期的長度因人而異,可能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健康人群感染后,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能夠控制感染。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感染可能會發展成為活動性結核病。
感染結核桿菌,要不要治療?張文宏表示,在潛伏期,感染者不會出現癥狀,也不具備傳染性,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是,如果潛伏期感染者屬于高危人群、特殊人群,比如HIV感染者、接觸過活動期結核病患者的人、矽肺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等,他們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較高,因此應該接受預防性治療。
近年來,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在結核感染篩查及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國內云南、貴州等省份開展快速檢測和預防性治療項目,提高結核病的發現率和治愈率;建立全國性的結核病監測網絡;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結核桿菌的種類、耐藥性和流行病學特征進行了研究;加強結核病防治的人才培養和技術指導,參與國際和地區性的結核病防治合作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的結核病通報率和死亡率已經明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在逐年下降,但是距離“消除結核流行”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亟待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大的投入。
耐多藥困局怎么破?
探索“超短程治療方案”
所謂耐藥,是指如果患者一個療程沒治好,可能發展為更加難以治愈的耐多藥結核。“一旦確診為耐多藥結核,許多患者心灰意冷,覺得無法治愈了;還有些患者正好相反,全無意識,沒有耐藥的概念。”張文宏說。
過去,普通肺結核患者治療全程一般為6個月,耐藥肺結核治療的傳統推薦方案全程為18-24個月。“有些人治療幾個月以后覺得自己好了,就不來了,復發再服藥就沒效果了;放棄治療后,還有可能把病菌傳播給別人,又造成新的耐藥結核病。”張文宏說。
中國耐多藥結核病整體的治療成功率一般是50%左右。異煙肼和利福平是一線抗結核藥物中效力最強的兩種藥物,一旦結核分枝桿菌發生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就需要使用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成本高昂,使得結核病流行態勢更為嚴峻。
張文宏團隊進行了多項結核病短程治療方案的研究,目標將此前耐多藥結核病2年的治療周期縮短到6~9個月,將普通型結核病的治療周期縮短到4個月。“超短程方案”對病人來說,治療體驗更好,依從性也會更好。
“盡管在藥物研發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政府的投入、治療依從性的提升等,都是影響耐多藥結核病的因素。”他認為,終結結核需“多方發力”。其中,在為結核患者減負方面,仍需我國的醫保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
張文宏團隊在云南、貴州等地開展合作,探索在當地消除耐藥結核病。一個云南的少數民族女患者,婚后不久出現頭暈等癥狀,丈夫帶她到市里的醫院檢查得知患上了肺結核。她接受了免費治療。2018年,懷孕后的該患者因為病情無奈墮胎,平常也只能在家做些輕體力活。2020年6月,當地醫院在對她進行復查時發現,一側的上肺已經毀損,原來的普通結核病也已轉為耐藥結核病。由于耐多藥結核病全流程治療,但費用很高,即便可以享受到很大比例的報銷,對收入很低的夫妻倆來說,還是無法負擔。
幸運的是,女患者趕上了他們的公益治療項目。張文宏說:“我們鼓勵她,給她免費用藥,采用我們團隊提出來的最新治療方案,治療更精準、時間也更短。一年后轉陰,人恢復了健康,終于又可以將孕育下一代的計劃提上日程。”
全球暫無對成人有效的肺結核預防疫苗
今年3月19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蓋茨醫學研究所”)宣布,啟動結核病候選疫苗M72/AS01E的Ⅲ期臨床試驗,并將在受結核病影響嚴重的南非開展首批疫苗接種,如果驗證耐受性良好且有效,M72將有望成為首款為青少年和成人預防最常見肺結核的疫苗。
據悉,目前僅有一種對新生兒有效的卡介疫苗,最佳接種期是出生后24小時內,全球還暫無對成人有效的肺結核預防疫苗。
難道結核預防疫苗研發難度很大?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主治醫師王麗介紹,疫苗通過誘導人體建立長期有效的免疫記憶,并維持穩定的應答強度來發揮保護作用,“而結核疫苗研發受限于人體免疫應答機制復雜、評價疫苗保護力的動物模型不成熟,而且從結核感染到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病程漫長,需要大規模長時間臨床研究驗證。”
【提醒】
懷疑得了肺結核,要及時就診
1、肺結核的常見癥狀是咳嗽、咳痰、咯血等,如果這些癥狀持續2周以上,應及時到醫院看病(定點醫院信息可查詢上海市衛健委網站)。
2、確診結核病,要按醫生要求規范治療,絕大多數都可以治愈。不要因為病情好轉就隨意停藥,一旦發生耐藥肺結核,病情將更嚴重,且治療難度和費用將大大增高。
3、排菌期的肺結核患者出門要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避讓他人、遮掩口鼻,把痰吐在消毒濕紙巾或密封痰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