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

2024-06-04 18:01

抑郁癥

抑郁癥屬于抑郁障礙的一種,是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民間或社交媒體上通稱的抑郁癥實為單相抑郁癥/單相抑郁障礙(unipolar depression/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近年來抑郁癥的發病率呈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患者主要表現出情緒低落、興趣缺失、體重下降、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負性認知等,嚴重者可出現自殺、自殘的想法或行為,部分抑郁患者還可合并焦慮。抑郁癥的病因復雜,尚未完全明確,患者經治療后可緩解癥狀,但多數患者可反復發作,預后及是否復發因人而異。

抑郁癥的病因
遺傳因素
有家族發病史的群體對本病易感。
心理/社會因素
應激性生活事件,如親人過世;原生家庭的養育模式,如長期懲罰教育或批評教育;在遭遇童年創傷等傷害后的習得性無助;患者個人對生活事件的不當歸因等。
生理因素
1)體內長期神經遞質水平異常,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水平下降。
2)大腦的內隱情緒調節環路異常或獎賞神經環路異常。
3)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及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同時與生活事件、應激反應等相互作用。

抑郁癥的癥狀
情感癥狀
以心境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的“三低”癥狀為主,如大多時候情緒低落、對喜愛的活動或事物興趣下降、無法從日常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軀體癥狀
最常見的是睡眠障礙,患者入睡困難或失眠,或出現睡眠過多的情況,還有全身乏力、疲憊不堪、精神萎靡、懶散怠惰,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或食欲亢進、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增加。
認知癥狀
患者思維遲緩、難以專注于一件事上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做決定時躊躇不決,感覺自身無價值或有負罪感,有自殘或自殺的想法、觀念或已將其付諸于行動。部分患者有焦慮癥狀,如擔心失控、整日緊張、反復思考無意義的事情等。

抑郁癥的危害
1、并發癥:焦慮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癥、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社交恐懼癥)等,以及慢性疲勞綜合征、經前期心境不良障礙(PMDD)、季節性情緒障礙(SAD)等。
2、反復抑郁發作的患者需要長期維持治療,日常生活及社交也可能受到影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3、當患者出現自殘、自殺的想法或行為時,可危及生命。

抑郁癥的診斷
病史
患者可能有家族發病史。
臨床表現
根據采集的臨床表現,如興致缺失、情緒低落、注意力減退、疲憊不堪、精神萎靡、感覺自身無價值或有負罪感等,及癥狀的持續時間、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等,可對照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等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心理量表
常用的有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項(HAMD-17)、蒙哥馬利-艾斯伯格抑郁評分量表(MARDS)等,可用于評估治療效果及是否達到臨床治愈。

抑郁癥的類型
根據病情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癥。
根據患病的群體可部分劃分為:產后抑郁癥、老年抑郁癥、兒童抑郁癥等。
根據患病原因可劃分為有重性抑郁、雙相抑郁、精神病性抑郁、反應性抑郁、更年期抑郁、繼發性抑郁、產后抑郁、季節性抑郁等。

抑郁癥的治療
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為覆蓋全病程,包括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個體差異化較大,需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并監測不良反應。
新型抗抑郁藥物
此類藥物眾多,常用的有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安非他酮、阿戈美拉汀、伏硫西汀等。
傳統抗抑郁藥物
丙米嗪、多塞平、馬普替林、阿米替林、嗎氯貝胺等。
中草藥
圣約翰草提取物片、巴戟天寡糖膠囊、疏肝解郁膠囊等。
心理治療
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心理咨詢、婚姻家庭治療、人際心理治療等。
物理治療
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重復經顱磁刺激、光照治療等可輔助治療。
康復治療
可在醫院或家中進行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康復、社交能力康復、職業技能康復、家庭職能康復等。

抑郁癥的保健
1、日常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可定期進行心理咨詢,遭遇負面生活事件時可與親友傾訴溝通。
2、已達到臨床治愈的抑郁癥的患者應進行定期隨訪,與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一同防止抑郁癥的復發。

抑郁癥的飲食
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往往飲食差,睡眠差,情緒低落,所以說在飲用或者是食用水果時,應用一些能夠振奮精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特別是適合用香蕉或者是一些堅果等等,可以改善抑郁癥患者的精神興奮作用,最終起到有效的調整作用。
但是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水果所起的作用往往比較弱,往往需要進行系統的藥物治療,特別是應用抗抑郁藥物,改善抑郁癥患者五羥色胺的水平,達到有效的治療目標。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