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2024-06-04 21:47

肝癌

肝癌是一種肝臟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其中原發性肝癌是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病變;繼發性肝癌又叫轉移性肝癌,一般指起源于身體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擴散或轉移至肝臟導致。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部腫塊、黃疸、消瘦等癥狀。

肝癌的病因
1、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這是肝癌的常見危險因素,若感染后導致慢性肝炎,可逐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2、肝硬化:肝硬化會增加肝癌的風險。
3、遺傳因素:肝癌有一定的家庭聚集現象。
4、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與肝癌風險增加有關。
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臟中脂肪的積累可增加肝癌的風險。
6、食物及飲水:如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黃曲霉毒素)、含亞硝胺食物、缺乏微量元素的食物,或者飲用藻類毒素污染的水等,都可導致肝癌的發生。
7、重度飲酒:重度飲酒會增加肝癌風險。
8、吸煙:吸煙會增加肝癌風險,如果戒煙,其肝癌風險會降低,但與從不吸煙的患者相比仍有所升高。

肝癌的癥狀
1、典型癥狀
早期癥狀:早期通常沒有癥狀或者癥狀不典型,可能有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不適。
典型表現: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嘔吐、發熱、肝大、黃疸、腹水等癥狀。
2、伴隨癥狀
包括發熱、腹壁靜脈曲張、異常瘀傷或出血、低血糖等癥狀。

肝癌的診斷
肝癌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肝炎或原發癌腫等病史,結合肝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學檢查(如CT、磁共振等)發現肝實質性腫塊,以及甲胎蛋白(AFP)等血清學分子標志物檢查結果,一般可對肝癌做出臨床診斷。

肝癌的類型
1、按肝癌來源,可分為: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
2、按病理形態,可分為:巨塊型肝癌、結節性肝癌、彌漫型肝癌。
3、按腫瘤大小,可將其分為:微小肝癌(直徑≤2cm)、小肝癌(>2cm,≤5cm)、大肝癌(>5cm,≤10cm)、巨大肝癌(>10cm)。
4、按生長方式,可分為:浸潤型肝癌、膨脹型肝癌、浸潤膨脹混合型肝癌、彌漫型肝癌。

肝癌的治療
1、一般治療
肝癌患者應注意休息,嚴格禁酒精以及不必要的藥物。對于晚期肝癌患者,應給予支持治療,包括積極鎮痛、糾正貧血、糾正低白蛋白血癥、加強營養支持等。
2、藥物治療
靶向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索拉非尼、侖伐替尼、瑞戈非尼等。
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丙酚替諾福韋、利巴韋林等。
保肝治療:如甘草酸二銨、復方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多烯磷脂酰膽堿等,可保護肝功能、提高治療安全性,降低并發癥和改善生活質量。
3、手術治療
原發性肝癌:主要包括肝切除術和肝移植術。
繼發性肝癌:如僅為孤立的轉移灶或者多發轉移結節局限于肝臟一葉,原發癌灶可切除,可與原發性癌腫同期或二期手術切除。
4、放化療
放療:主要是通過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可分為外放療和內放療。
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氟尿嘧啶、順鉑、表柔比星等。
5、物理治療
包括冷凍、微波、激光等物理療法。
6、中醫治療
包括中藥、中藥制劑、針灸等治療,常用中藥制劑如槐耳顆粒、復方斑蝥膠囊等。
7、其他治療
局部消融治療:主要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冷凍治療、激光消融等,消融的路徑有經皮、腹腔鏡、開腹。
瘤內無水乙醇注射:主要適用于腫瘤直徑<5cm(最少<3cm)、腫瘤數目不超過4個的肝癌患者。

肝癌的保健
1、注意接種乙肝疫苗,從而避免肝癌的發生。
2、患有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時,應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3、避免吃發霉的食物或飲用含有藻類毒素的水,戒煙,限酒。
4、肝癌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血清甲胎蛋白、肝臟超聲檢查等,有利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肝癌的飲食
原發性肝癌的飲食方面,強調要有相對的高質量的蛋白攝入為主。因為通常肝癌可能是合并有肝硬化,這時候往往有一種叫低蛋白血癥,蛋白比較低,這時候是要強調優質蛋白的攝入,比如雞蛋之類的優質蛋白。第二,還是要配合新鮮的水果、蔬菜攝入。第三個是要低脂。因為通常肝癌可能合并有肝損害,肝細胞的脂肪代謝或者消化力會有下降的,這時候如果高脂飲食的話,可能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