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2024-06-05 14:43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β細胞破壞使胰島素分泌缺如或不足引起高血糖,其危害主要是并發癥,會導致心腦腎以及血管疾病、器官衰竭、截肢、失明等。

糖尿病的病因
致病因素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異常、有毒化學物質、生活方式不健康、感染等。
病理胰島β細胞結構被破壞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組織細胞敏感性下降出現胰島素抵抗,或兩者兼有。

糖尿病的癥狀
癥狀
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饑餓感、疲勞感、皮膚瘙癢、視物模糊、傷口愈合慢、肢體發麻
體檢
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危害
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眼、腎、血管、神經、皮膚)的慢性損傷,出現致命的并發癥。
急性并發癥
酮癥性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征。
慢性并發癥
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糖尿病足、皮膚化膿性感染、抑郁焦慮障礙等。

糖尿病的診斷
診斷標準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的癥狀+隨機血糖≥11.1mmol/L
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
診斷標準餐后2小時血糖(OGTT2)≥11.1mmol/L
診斷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美國糖尿病學會參考指標】

糖尿病的類型
1型糖尿病
未成年人多見,發病急驟,三多一少明顯,使用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
中老年多見,起病隱匿,三多一少不典型,優先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其次藥物治療。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無糖尿病史,懷孕期間出現糖尿病。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感染性糖尿病、藥物性糖尿病、遺傳缺陷性糖尿病、代謝異常性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療
五架馬車
健康教育:了解基礎知識,做好終生治療的準備
飲食改善:限制總熱量,避免攝入升糖指數高的食物
運動改善:一周中強度鍛煉2-3次,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
病情監測: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監測、下肢動靜脈彩超、眼底檢查
藥物改善: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
疫苗接種
每年常規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可提高免疫力。
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可行胃旁路手術或者袖狀胃切除術,切除部分胃腸組織,使吸收營養物質減少,達到減重效果,從而改善血糖。
慢性并發癥治療
控制血壓:雅施達片、洛丁新片或者厄貝沙坦片等
降血脂:阿伐他汀鈣片、洛伐他汀片等
視網膜光凝治療: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抗血小板治療: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營養神經:彌可保片、依帕司他片、前列地爾注射液等
中醫輔助治療
氣陰兩虛(前期):口服天芪降糖膠囊
氣陰兩虛:口服津力達顆粒
腸道濕熱證(早中期):可服用葛根芩連湯方劑

糖尿病的保健
預防措施
1、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1)合理飲食,控制熱量的攝入,可少食多餐。
(2)適量運動,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保持正常體重,注意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
(4)戒煙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2、對高危人群加強糖尿病篩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加強糖尿病篩查建議采用簡易糖耐量(空腹及75g無水葡萄糖2小時)篩查。一旦發現有糖耐量受損(IGT)或空腹血糖受損(IFG),應及早實行干預。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是盡早和盡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壓、糾正血脂紊亂和肥胖、戒煙等導致并發癥的危險因素。篩查對象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年齡≥45歲,BMI≥24,既往有IGT或IFG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癥(≥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壓(成人血壓≥140/90mmHg)和(或)心腦血管病變者。
(5)年齡≥30歲的妊娠婦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兒(出生體重≥4kg)者;不能解釋的滯產者;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
(6)常年不參加體力活動者。
(7)使用一些特殊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糖尿病的飲食
要注意合理飲食。飲食的金字塔塔底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同時兼顧一些蛋白質、脂肪還有一些調料。飲食的總體原則要求是要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鹽、少糖。同時還要注意定量、定時、定餐,不要暴飲暴食或者生活顛三倒四,否則很容易出現糖尿病的問題。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