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赴美留學人員注意事項(五)——如何防范應對電信詐騙?

2024-09-11 09:18 作者:駐洛杉磯總領館
­

留學人員是詐騙分子重要目標,是遭受詐騙的主要群體。駐美使領館提醒赴美留學人員提高反詐防騙意識,時刻繃緊防范詐騙弦,多看領保宣傳,多聽反詐提醒,對可疑來電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遇事多想、多問、多商量,捂好自己的“錢袋子”。留學人員家長如接到陌生電話告知孩子被綁架、突發意外等信息,務必聯系學校等先核實再處理。

一、常見詐騙套路

(一)通過技術手段篡改來電顯示號碼,冒充國內公安、檢察院、法院、海關等執法部門或中國駐外使領館,聲稱在國內查獲其涉嫌郵寄假護照、快遞包裹夾帶違禁品、辦理電話卡或開設銀行賬戶涉嫌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要求受害人提供個人信息,隨后通過社交軟件與指定“警官”或“檢察官”聯系,對方出示偽造的逮捕令、起訴書,編造安全審查、自證清白、財力證明、保證金等名目,要求留學生將資金轉移至指定賬戶進行審查后辦理擔保證明或撤銷指控。詐騙分子以當事人面臨嚴重刑罰、遣返等后果施加威脅,以案件涉密為由,要求不向他人透露所謂辦案進展。通過欺騙、誘導、威逼留學生離開住處到賓館,切斷與外界聯系,拍攝自己被捆綁、毆打的圖片和視頻,制造“虛擬綁架”,進而騙取錢財。

(二)通過社交軟件結識受害人,將自己包裝成“高富帥”“白富美”,“理財大師”“投資顧問”等形象,采用聊天、噓寒問暖等手段騙取信任,進而成為好友或男、女朋友。隨后以遭遇變故急需用錢、項目資金周轉困難為由索要錢財,誘導受害人向網絡投資平臺注資并取得少量收益,進而誘導受害人投入更多資金。近期還出現“求職類”“租房類”等新型殺豬盤詐騙,騙子偽裝成金融精英、房屋租客等,利用受害者不同需求,騙取信任后實施詐騙。

(三)以“優惠匯率”為誘餌或家里突發緊急狀況急需換匯等為由,通過社交軟件及網站發布換匯廣告,聲稱提供合法、優惠、便捷的換匯渠道,使用虛假的轉賬記錄騙取錢財,當受害人向其轉賬后便銷聲匿跡。私下換匯不僅易上當受騙,甚至可能成為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

(四)冒充留學生混入留學人員社交媒體群,在群內散布代繳學費優惠信息,盜刷他人信用卡為“上鉤”的留學生繳費,繳費成功后要求受害人轉賬。信用卡持有人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后通過銀行向學校追回款項,學校會要求學生重新繳費。

二、提高反詐防騙意識

留學人員務必牢記“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不向他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證、護照、手機號、銀行卡、網絡社交平臺賬號等個人信息,重點牢記:

(一)凡是錄音來電均為詐騙電話,請立即掛斷;

(二)凡是以所謂使領館、公檢法、國際刑警等名義來電、發送電子郵件,通知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要求向“安全賬戶”繳納保證金,或通過支付平臺轉賬,均為詐騙活動;

(三)凡是以快遞、銀行、電信公司等工作人員名義,索要、核對本人或他人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信息、快遞信息,通知領取快遞包裹、銀行賬戶被凍結名下電話卡從事非法活動等,均為詐騙活動;

(四)凡是社交平臺上交友、投資等各類信息,切勿輕信;

(五)凡是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短信鏈接等,請勿點擊,直接刪除;

(六)凡是通過社交軟件等非正規渠道推廣“優惠換匯”的廣告,切勿輕信。

三、如不慎遭遇詐騙,應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收款銀行所在地警方和相關銀行報案,力爭凍結止付

(一)向居住地警方報案,撥打911或當地警察局電話,登錄美聯邦調查局網上犯罪投訴中心(www.ic3.gov)報案,并及時聯系銀行嘗試追回損失。

(二)通過中國內地銀行卡向對方轉賬的,受害人還可直接撥打銀行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110報警電話報案。通過支付平臺轉賬,按照平臺相關說明進行止付操作或聯系客服尋求幫助。

(三)受害人將錢款匯至香港、澳門特區金融機構的,可通過以下方式向特區報案。

香港特區政府反詐騙協調中心: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04_crime_matters/adcc

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http://www.fsm.gov.mo/psp/cht/psp_left_4.html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