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堡病毒病—盧旺達(2024-10-18)

2024-10-21 16:03 作者:世界衛生組織

疾病暴發新聞

馬爾堡病毒病—盧旺達

18 十月 2024

­

形勢概覽

截至 2024 年 10 月 17 日,盧旺達共報告了 62 例馬爾堡病毒病病例,包括 15 例死亡(病死率:24.2%),其中 43 例康復。接觸者追蹤正在進行中,截至 2024 年 10 月 14 日,已有 800 多名接觸者正在接受隨訪。 10月,世衛組織派出了一個增援小組,支持事件管理各職能的國內應對工作:流行病學、衛生行動、病例管理、衛生后勤、疫苗研究、合作伙伴協調以及感染預防和控制。

情況描述

自 2024 年 10 月 11 日發布上次關于這一事件的疾病暴發新聞以來,盧旺達又報告了 4 例馬爾堡病毒病實驗室確診病例。截至 2024 年 10 月 17 日,共報告了 62 例病例,包括 15 例死亡 (病死率:24.2%)。大多數病例報告來自基加利市的三個地區。

自 9 月 27 日宣布疫情以來,截至 10 月 17 日,已有 43 例確診病例康復,其余 4 例病例正在指定的馬爾堡治療中心接受治療。基加利兩家衛生機構的衛生工作者占確診病例的 80% 以上。過去一周內報告的所有新確診病例都與基加利的兩個醫院集群有關。截至 2024 年 10 月 17 日,共進行了 4486 次馬爾堡病毒檢測,盧旺達生物醫學中心每天檢測約 200-300 個樣本。

接觸者追蹤正在進行中,截至 2024 年 10 月 14 日,已有 800 多名接觸者正在接受隨訪。前往比利時和德國的國際旅行的兩名接觸者都已完成 21 天的隨訪期,不再構成公共衛生風險。

疫情源頭仍在調查中,如有其他信息,將提供更多信息。

流行病學

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可引起出血熱的高毒性疾病,臨床上與埃博拉病毒病相似。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是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的成員。當人們與魯塞圖斯蝙蝠密切接觸時,就會感染馬爾堡病毒,魯塞圖斯蝙蝠是一種果蝠,可以攜帶馬爾堡病毒,經常在礦井或洞穴中發現。然后,馬爾堡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被這些體液污染的表面和材料(例如床上用品、衣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衛生工作者以前在治療疑似或確診馬爾堡病毒病患者時曾被感染。涉及直接接觸死者尸體的埋葬儀式也可能導致馬爾堡病毒的傳播。

潛伏期從 2 天到 21 天不等。馬爾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突然,表現為高熱、劇烈頭痛和嚴重不適。嚴重的水樣腹瀉、腹痛和痙攣、惡心和嘔吐可能在第 3 天開始。雖然并非所有病例都出現出血體征,但嚴重的出血表現可能在癥狀出現后 5 到 7 天內出現,致命病例通常有某種形式的出血,通常來自多個區域。在致命病例中,死亡最常發生在癥狀出現后 8 至 9 天內,通常之前會出現嚴重失血和休克。目前尚無批準的馬爾堡病毒病治療方法或疫苗。目前正在研究一些候選疫苗和治療方法。

此前,全球已報告了 17 起馬爾堡病毒病暴發。2023 年 2 月至 6 月期間,赤道幾內亞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報告了最近的疫情。以前在非洲區域報告過馬爾堡病毒病暴發的其他國家包括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加納、幾內亞、肯尼亞、南非和烏干達。

公共衛生應對

  • 盧旺達政府正在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協調應對工作。
  • 世衛組織派出了一個增援小組,在事件管理、流行病學、衛生行動、病例管理、感染預防和控制、衛生物流、治療和疫苗研究以及合作伙伴協調等職能方面支持國內應對工作。
  • 世衛組織與其合作中心和其他參考實驗室和合作伙伴合作,支持盧旺達評估檢測性能。
  • 鑒于幸存者人數不斷增加,世衛組織正在通過分享技術指導和規程來支持政府建立幸存者規劃,以建立國家規劃。
  • 世衛組織、盧旺達政府和合作伙伴已經啟動了馬爾堡治療學臨床試驗。
  • 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支持衛生部制定并最終確定根據 WHO-IPC 指南采用/改編的馬爾堡病毒病國家感染預防和控制 (IPC) 操作指南。該操作指南以及 IPC 標準操作程序將迅速傳播到所有衛生機構。
  • 世衛組織提供了 12000 件個人防護裝備,足以讓一個擁有 50 張床位的治療中心運行 30 天。
  • 作為加強感染預防和控制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世衛組織和衛生部感染預防控制聯合小組已經對 520 名醫護人員進行了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培訓。
  • 世衛組織向盧旺達和風險國家的公共衛生當局提供了技術咨詢,內容涉及實施循證和基于風險的衛生措施;加強入境口岸和跨境的檢測、報告和管理能力;和旅行建議。
  • 世衛組織發布了關于絲狀病毒病疫情的邊境衛生和入境點注意事項的臨時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包括但不限于盧旺達目前的馬爾堡病毒病疫情。
  • 世衛組織還發表了一份聲明,建議在持續的馬爾堡病毒病疫情背景下,不要采取任何旅行限制措施,也反對對盧旺達采取任何貿易限制
  • 世衛組織正在周邊國家提供支持,以評估周邊國家內衛生保健設施、入境點和邊境社區的準備情況,特別是對盧旺達邊境地區進行風險測繪。

WHO 風險評估

馬爾堡病毒病 (MVD) 由引起埃博拉病毒病的同一病毒家族(絲狀病毒科)引起。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與高 CFR (24-88%) 相關的易流行疾病。在疾病的早期,馬爾堡病毒病很難與其他傳染病區分開來,例如瘧疾、傷寒、志賀菌病、腦膜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熱。流行病學特征有助于區分病毒性出血熱(包括蝙蝠、洞穴或采礦史),實驗室檢查對于確診很重要。

報告了 62 例確診病例,這是報告的第三大馬爾堡病毒病疫情,大多數確診病例報告為醫護人員。如果不及早控制,這種疾病的醫療保健相關感染(也稱為醫院感染)會導致進一步傳播。對所有進入衛生機構的人員進行篩查以及住院監測以及時識別、隔離和通知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此外,識別接觸者和監測所有可能和確診病例也很重要。疫情源頭、首例病例的可能發病日期以及有關病例的其他流行病學信息仍有待進一步疫情調查。

9 月 30 日,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的風險評估為國家層面非常高,區域層面很高,全球層面風險較低。但是,根據疫情的演變和正在進行的調查,該風險評估可能會有所修訂。馬爾堡病毒病不易傳播(即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需要接觸出現癥狀的病人的體液或被這些液體污染的表面)。此外,還正在采取公共衛生措施,包括對設施和社區進行主動監測、檢測疑似病例、隔離和治療病例以及追蹤接觸者。

世衛組織的建議

馬爾堡病毒病疫情控制依賴于使用一系列干預措施,包括及時隔離和病例管理;監測包括主動病例搜索、病例調查和接觸者追蹤;實驗室服務;感染預防和控制,包括及時、安全和有尊嚴地埋葬;和社會動員 – 社區參與是成功控制馬爾堡病毒病疫情的關鍵。提高對馬爾堡病毒感染風險因素的認識以及個人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是減少人類傳播的有效方法。世衛組織建議采取以下降低風險措施,作為減少病毒病在醫療機構和社區傳播的有效方法:

  • 為了減少人類感染和死亡,必須提高社區對馬爾堡病毒感染風險因素的認識,特別是人際傳播的風險因素,以及個人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來盡量減少與病毒的接觸。這包括鼓勵任何有癥狀的人立即到衛生機構或指定的治療中心尋求護理,以降低社區傳播的風險并提高他們的康復機會。
  • 應在所有受影響地區加強監測活動,包括廣泛傳播馬爾堡病毒病病例定義,包括接觸者追蹤和主動發現病例。
  • 根據­WHO 的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感染預防和控制指南,應在所有衛生保健機構實施和/或加強關鍵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醫護 MVD 確診或疑似患者的衛生工作者應采取基于傳播的預防措施,此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標準預防措施,包括根據­WHO 5 分鐘適當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和手部衛生,以避免接觸患者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以及受污染的表面和物體
  • 應在社區實施管理社區中已故個人的綜合戰略。應該進行安全和有尊嚴的葬禮,并有強大的社區參與。
  • 應實施快速定性評估以收集社會行為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數據來指導應對。
  • 需要維持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及時的實驗室檢測,并通過可靠的樣本運輸系統提供支持。
  • 應加強入境口岸和報告病毒病病例的邊境地區和機上交通工具的社區的邊境衛生準備和應對能力,并應根據世衛組織關于邊境衛生注意事項和絲狀病毒病疫情入境點的臨時指導,向旅行者提供公共衛生建議。
  • 世衛組織鼓勵所有國家將馬爾堡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第一批樣本和一部分陰性樣本送交世衛組織合作中心或區域參比實驗室進行實驗室間比較。
  • 世衛組織建議系統地收集疑似和確診馬爾堡病毒病病例的臨床數據,以提高對臨床病程以及不良結局的直接原因和危險因素的有限了解。這可以通過向 WHO 病毒性出血熱全球臨床平臺提供匿名數據來實現。

根據目前的風險評估,世衛組織建議不要采取任何旅行限制措施,也不要對盧旺達采取任何貿易限制措施。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世衛組織關于盧旺達馬爾堡病毒病疫情的國際交通建議

更多信息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4 年 10 月 18 日)。疾病爆發新聞;盧旺達的馬爾堡病毒病。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4-DON540

 

附件: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