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發新聞
蘇丹病毒病—烏干達
21 二月 2025
形勢概覽
情況描述
自 2025 年 2 月 1 日發布關于該事件的首例疾病暴發新聞以來,烏干達又報告了 8 例蘇丹病毒病實驗室確診病例。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共報告了 9 例確診病例,包括 1 例死亡,病死率 (CFR) 為 11%。病例年齡從 1.5 歲到 49 歲不等,平均年齡為 27 歲,男性占總病例的 56%。這些病例報告來自該國的四個地區,包括 Jinja、Kampala、Mbale 和 Wakiso(圖 1)。
首位報告病例是一名衛生工作者,于1月19日在流行病學第3周出現癥狀(圖2)。該病例最初使用抗瘧藥進行自我治療,并在位于 Wakiso、Kampala 和 Mbale 區的不同衛生機構以及 Mbale 的一名傳統治療師尋求治療,然后被轉診到 Mulago 轉診醫院,并于 2025 年 1 月 29 日在那里死亡。在 1 月 29 日發現并確認 SVD 之后,該病例于 1 月 31 日在 Mbale 得到了安全和有尊嚴的安葬。
在衛生部于1月30日迅速宣布疫情之后,對首例病例進行了詳細病例調查,包括在病例旅行的所有地區編制了全面的接觸者名單。接觸者在指定設施被隔離并監測了 21 天。其他8例報告確診病例屬于所列接觸者,包括與首例有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5例)和衛生工作者(3例),因為他們在首例患病期間提供護理。繼發病例在 1 月 29 日至 2 月 6 日期間出現癥狀。所有人都是在隔離期間被接觸者追蹤小組在發病早期發現的。他們被轉診至 Mulago 國家轉診醫院 (7 例) 和 Mbale 地區轉診醫院 (1 例) 接受優化的支持性護理,并根據未注冊和實驗性干預監測緊急使用 (MEURI) 方案接受瑞德西韋。所有 8 例病例均在相隔 72 小時進行兩次陰性檢測后于 2025 年 2 月 18 日出院。
圖 1:2025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20 日期間烏干達報告的 SVD 確診病例分布
圖 2:按癥狀發作日期劃分的 SVD 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曲線,數據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n=9)
根據WHO 宣布絲狀病毒疫情結束的標準,可以從最后一次可能的暴露后的第二天開始倒計時,在這種情況下,即檢測結果呈陰性的第二天。如果沒有報告其他病例,疫情將在 42 天內宣布結束,即兩個潛伏期。建議開展多項活動,包括加強監測 42 天,以確保沒有遺漏的傳播鏈。
截至 2 月 20 日,自疫情暴發以來,該國受影響地區累計列出了 299 名接觸者。超過 75% 的接觸者已完成 21 天的隨訪期。然而,仍有 58 人在機構隔離設施中接受監測,以完成自上次與確診病例接觸以來的 21 天。
社區和衛生機構的警戒級別都很低。在 42 天倒計時期間,正在開展包括培訓和積極病例搜索在內的幾項活動,以通過綜合方法加強監測,并增加報告、調查和檢測的警報和疑似病例的數量。自宣布疫情以來,還建立了死亡率監測,并將繼續在金賈、坎帕拉和姆巴萊進行。
此外,目前正在開展回顧性調查,通過在首例病例居住和工作的社區和衛生機構及其周圍積極開展病例搜索來尋找疫情源頭。
這是烏干達第六次爆發 SVD,最近一次爆發是在 2022 年 9 月報告,有 164 例病例和 55 例死亡。
流行病學
蘇丹病毒病是一種嚴重疾病,與埃博拉病毒病同屬一科。它由蘇丹病毒 (SUDV) 引起,可導致高病死率。其典型特征是急性發熱,伴有非特異性癥狀/體征(例如腹痛、厭食、疲勞、不適、肌痛、咽痛),通常在幾天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偶爾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赡軙霈F呃逆。嚴重疾病可能包括出血表現(例如,穿刺部位出血、瘀斑、瘀點、內臟積液)、腦病、休克/低血壓、多器官衰竭、感染孕婦自然流產?祻驼呖赡軙霈F長時間的后遺癥(例如,關節痛、神經認知功能障礙、葡萄膜炎,有時隨后會形成白內障),并且臨床和亞臨床持續性感染可能發生在免疫特權區室(例如,CNS、眼睛、睪丸)。人際傳播通過直接接觸血液、其他體液、器官或受污染的表面和材料發生,風險從臨床體征開始,并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家庭成員、醫療保健提供者和與死者直接接觸的葬禮參與者尤其面臨風險。潛伏期為 2 至 21 天,但通常為 7-11 天。
公共衛生應對
衛生當局正在實施公共衛生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協調:
- 衛生部已啟動國家和國家以下各級的協調機構,包括事件管理小組,并向受影響地區派遣了快速反應小組?才晾 (Kampala) 和姆巴萊 (Mbale) 地區正在啟動區域緊急行動中心。
- 此外,該國還制定了國家應對計劃(2025 年 2 月至 4 月)。應對計劃以往疫情的經驗教訓為基礎,并根據風險在各地區部署基本的最低活動包。
監測和接觸者追蹤:
- 衛生部在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正在開展警報管理,包括設立一個帶有免費電話號碼的警報臺,以檢測和核實來自全國各地的符合病例定義的警報。自 1 月 30 日以來,已報告了 138 個警報,并在實驗室檢測呈陰性后被丟棄。
- 衛生部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已指派小組圍繞首例報告病例和另外八例病例開展詳細病例調查,以確定疫情源和傳播鏈。
- 衛生部已分配團隊對確診病例進行接觸者名單,過去 7 天的總體每日接觸者隨訪率提高到 100%。在宣布疫情暴發后,衛生部在世衛組織的支持下建立了死亡率監測,在位于受影響地區的社區和衛生機構對 400 多例非創傷性死亡進行了檢測,所有病例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衛生部設立了一條通報疑似病例的熱線。
- 衛生部正在烏干達的 13 個高客流量入境點 (POE) 對旅客的 SVD 體征和癥狀進行出境篩查,包括恩德培國際機場。
案例管理:
- 衛生部在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金賈、坎帕拉和姆巴萊設立了三個定點隔離和治療單位,確診病例在那里接受了優化的支持性護理,并根據未注冊和實驗性干預措施的監測緊急使用(MEURI)方案接受了瑞德西韋。
- 疑似 SVD 病例也被隔離并在隔離病房接受護理,同時等待檢測結果。
- 從疾病中康復的患者將被納入幸存者護理計劃,以獲得支持和護理。
實驗室:
- 衛生部和合作伙伴加強了實驗室能力,并在 Mbale 部署了一個移動實驗室,以縮短實驗室結果的周轉時間。衛生部已對首例確診病例的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結果表明疫情很可能是溢出事件的結果。
感染預防和控制:
- 衛生部組織了對首例報告病例的安全和有尊嚴的埋葬。
- 衛生部在其官方新聞聲明中向衛生工作者、地區領導和公眾提出了建議,以加強對疑似病例的檢測并實施適當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世衛組織正在支持國家當局,包括:
- 風險評估和調查。
- 向衛生部提供運營、財政和技術支持,以確保迅速響應。緊急應急基金共為世衛組織三個級別發放了 340 萬美元,以支持政府主導的 SVD 應對工作。
- 支持國家實驗室系統實施樣本采集、運輸和診斷檢測。
- 促進獲得候選疫苗和治療方法,并支持疫苗試驗的啟動。已為所有確診病例定義了環,并已邀請其接觸者在試驗中同意。作為這項支持的一部分,“TOKEMEZA SVD”疫苗試驗于 2025 年 2 月 3 日啟動。
- 為在坎帕拉和姆巴萊建立疑似病例隔離中心和兩個埃博拉治療單位提供技術和運營援助。
- 動員后勤以補充政府物資,包括 IPC 用品、藥物、復蘇和監測設備、入院包和床墊。
- 向姆巴萊、坎帕拉、瓦基索和金賈地區部署了一個由 47 名專家組成的團隊,以支持不同的應對支柱,包括協調、監測、實驗室、物流、感染預防控制、RCCE 和病例管理支柱。
- 通過部署兩名人類學家,支持 RCCE 打擊錯誤信息和加強社區參與的努力。
- 加強和綜合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包括對鄉村衛生團隊、傳統治療師、宗教領袖和教師進行宣傳和培訓。
- 收集社會和行為數據,并使用證據來回應社區的焦慮和擔憂、謠言、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
WHO 風險評估
蘇丹病毒病 (SVD) 是一種影響人類的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蘇丹病毒 (SUDV) 于 1976 年 6 月在蘇丹南部首次被發現。從那時起,該病毒定期出現,到目前為止,在目前的一次之前,已經報告了 8 起由 SUDV 引起的疫情,其中 5 起在烏干達,3 起在蘇丹。在過去的疫情暴發中,SVD 的病死率從 41% 到 70% 不等。
SUDV 是地方性動物病,存在于該地區的動物宿主中。烏干達報告了 5 次 SVD 疫情(2000 年一次,2011 年一次,2012 年兩次,2022 年一次)。目前的疫情是烏干達的第六次 SVD 疫情。烏干達還報告了 2007 年本迪布焦病毒病疫情和 2019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輸出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烏干達最新的 SVD 疫情于 2023 年 1 月 11 日宣布結束。9 個地區共報告了 164 例病例,其中 55 例死亡。
烏干達在包括 SVD 在內的埃博拉疾病疫情方面有經驗,在持續的疫情中,已經迅速啟動和實施了必要的行動以有效控制。
在沒有獲得許可的疫苗和療法來預防和治療 SVD 的情況下,潛在嚴重公共衛生影響的風險很高。社區死亡、在私人設施和醫院以及其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保護措施有限的傳統治療師那里對病人的護理,以及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護理,都存在許多傳播鏈的高風險。目前正在進行調查,以確定疫情的來源和范圍,以及從首都坎帕拉蔓延到其他地區的可能性。已在不同的入境點設置出境篩查,以降低病例可能輸出到鄰國的風險。
世衛組織的建議
有效的埃博拉疾病疫情(包括SVD)控制有賴于采取一攬子干預措施,包括病例管理、監測和接觸者追蹤、強大的實驗室系統、在衛生保健和社區環境中實施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安全和有尊嚴的埋葬以及社區參與和社會動員。
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對于成功控制 SVD 爆發至關重要。這包括提高對癥狀、感染風險因素、保護措施以及立即在衛生機構尋求護理的重要性的認識。關于安全和有尊嚴的葬禮的敏感和支持性信息也至關重要。應通過有針對性的活動以及與受影響和鄰近社區的直接合作來建立意識,并特別注意與傳統治療師、神職人員和社區領袖接觸,他們是社區的重要信息來源。應實施快速定性評估以收集社會行為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數據來指導應對。應解決錯誤信息和謠言,以培養信任并促進早期癥狀報告。早期開始強化支持治療可增加生存機會。上述所有干預措施都需要在受影響地區徹底實施,以阻止傳播鏈并降低疾病死亡率。應建議受影響地區的病例、接觸者和出現符合病例定義的體征和癥狀的個人不要旅行,并在指定機構尋求早期護理,以提高其生存機會并限制傳播。
世衛組織鼓勵各國實施一項全面的護理規劃,以支持從埃博拉疾病中康復并出現任何后續后遺癥的人,使他們能夠進行體液檢測,并通過適當的做法減輕通過受感染體液傳播的風險。
應加強與鄰國的合作,以協調報告機制、進行聯合調查并實時共享關鍵數據。周邊國家應加強準備活動,以便及早發現、隔離和治療病例。
一系列候選疫苗和療法正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自 2020 年以來,世衛組織召集了科學審議并建立了一個獨立程序來審查候選 MCMS 的優先次序和臨床試驗設計。已推薦一種候選疫苗和兩種候選治療藥物(一種單克隆抗體和一種抗病毒藥物),并在該國上市,并正在通過隨機臨床試驗方案進行評估(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由于政府在 2022 年上一次疫情暴發后采取的準備措施,以及由 WHO(首先是 MARVAC,現在是 FILOVIRUS CORC)領導的全球研究合作,在宣布疫情爆發后僅四天就啟動了候選疫苗的試驗。一旦國家當局獲得批準,將立即開始治療試驗。
獲得埃博拉病毒病許可的兩種疫苗不會提供針對 SVD 的交叉保護,也不能在本次疫情中使用。
世衛組織根據當前疫情的現有信息,建議不要對前往烏干達的旅行和/或貿易采取任何限制。
更多信息
-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新聞稿:世衛組織加快努力,支持應對烏干達的蘇丹病毒病疫情。
- 烏干達衛生部確認蘇丹病毒病疫情:
- 埃博拉病毒病實況報道
- 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病流行:防范、警報、控制和評估
- 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感染預防和控制指南
- 世衛組織絲狀病毒研究和監測戰略研究議程
- 針對埃博拉病的候選療法的 CORE 試驗方案
- 針對埃博拉病的候選疫苗的 CORE 試驗方案
- 絲狀病毒科 - 已獲許可或正在開發的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前景
- 邊境衛生和絲狀病毒病暴發入境點的注意事項
- 系統評價 : 在地面口岸對旅行者的流行易感疾病進行綜合征出入境篩查
- 入境口岸的埃博拉疾病事件管理
- 在機場、港口和陸路口岸進行埃博拉疾病入境篩查:防范計劃的技術說明
- 機場、港口和陸路口岸的出境篩查:埃博拉疾病臨時指導方針
- 埃博拉病和馬爾堡病的診斷性檢測:臨時指導
- 如何通過靜脈切開術安全地采集疑似絲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樣
- 如何安全地采集疑似絲狀病毒感染患者的口腔拭子(唾液)
- 如何通過公路、鐵路和海運在一個國家/地區安全地運輸疑似 EBOD 病例的人類血液樣本
- 針對埃博拉病毒病的優化支持性護理。臨床管理標準作程序。誰。2019.
- ICD-11 2022 發布
- 新的絲狀病毒疾病分類和命名法
- 蘇丹埃博拉病毒 – 專家審議候選治療優先排序和試驗設計討論,2022 年
- 烏干達培訓 Kole、Mukono 和 Wakiso 地區的社區衛生工作者以社區為基礎應對埃博拉的方法
- 埃博拉病毒病和馬爾堡病毒病的診斷檢測
- 世衛組織流行病和絲狀病毒研發藍圖
- 病原體優先排序:流行病和大流行病研究準備的科學框架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5 年 2 月 21 日)。疾病爆發新聞;烏干達的蘇丹病毒病。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5-DON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