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主任 唐漢生主任醫(yī)師 外科門診主任 肖常文副主任醫(yī)師
十一黃金周轉眼間又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正是背起行囊、出游的好時機,許多朋友早就開始盤算出游計劃了。這個長假你準備去哪里呢?秀麗的山林?浪漫的海邊?還是遼闊的高原?但無論去哪兒最好帶上我們給您準備的健康錦囊,快快樂樂出門,安安全全回家——
關鍵詞:慢性病患者
——選擇自助游心態(tài)要放松
在外旅游,就怕生病,如果慢性病突然發(fā)作就更麻煩。那么,對于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腦血管、高血壓患者來說,出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旅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建議一:首選自助游,少坐長途車
一般來說慢性病患者不適合參加行程密集的旅行團。挑選旅行方式、線路時應遵循以下三點。
1.首選自助游。隨團出游一般時間安排很緊,體力消耗大,容易打亂慢性病患者的作息時間,造成血壓波動,引起心、腦等急性病發(fā)作的風險。相比之下,自助游靈活度高、日程安排自由。
2.避免上高原。像心腦血管、高血壓患者到達海拔高的地區(qū),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xiàn)缺氧、胸悶、心律加快、血壓增高等高原反應,因此不建議選擇此類景區(qū)。
●建議二:心態(tài)放松,吃得眼前虧
有一個案例,是值得高血壓患者引起警惕的,一代乒乓球名將、前國家隊選手陳佑銘在香港旅游時,因拒絕購物而與導游爭執(zhí),致陳佑銘氣憤血壓升高,心臟病突發(fā),不治身亡。
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不發(fā)脾氣、避免與人爭執(zhí)。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要機智應對,不能硬碰硬,有時候吃了眼前虧也不要太生氣,事后再想辦法處理。
●建議三:規(guī)律吃藥,帶好應急藥
很多慢性病患者平日里因為生活規(guī)律,規(guī)范用藥,病情可以控制得很平穩(wěn)。所以旅行中,最好也別打亂平日的用藥規(guī)律。
而像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還要謹防意外突然來襲,因此,即使是平常沒有心絞痛的高血壓患者,也要備好硝酸甘油,一旦出現(xiàn)胸悶、胸痛,可以立即舌下含化,緩解不適癥狀。
關鍵詞:預防意外
——小傷小痛學會應付
十一出游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一些突發(fā)狀況而掃興。因此,在出門前一定要做好準備,以防以下幾種不適出現(xiàn)。
●抽筋:輕柔按摩
旅途疲勞,防備抽筋是免不了的。出現(xiàn)抽筋后,要先用推或揉的手法進行按摩,力度以輕柔到中等力度為佳,不要采取拍打或叩擊等刺激手法。如果是腳趾抽筋,要協(xié)助抽筋者用腳尖站立,或將腳趾向上推;待抽筋的肌肉放松后,可按摩腳掌。如果是小腿抽筋,要把膝部伸直,手抓著腳尖,慢慢朝膝蓋方向往上推,也可輕輕按摩抽筋的小腿肌肉。如果是大腿后面抽筋,先抬高腿使膝部伸直,再按摩抽筋的肌肉。
除了抽筋外,有的人在長時間行走后還會出現(xiàn)肌肉疼痛,這時最好輕輕按摩疼痛處,并通過洗熱水澡、熱敷、躺臥休息來緩解。也可以緩慢地做伸展運動,但是如果疼痛劇烈或持續(xù)時間長,就該立即去醫(yī)院了。
●腹瀉:未必要用抗生素
腹瀉是最常見的旅游疾病。一旦發(fā)生腹瀉,不要著急,更不要馬上服用抗生素藥物,因為有些腹瀉不是病菌感染所致,可以先服用些具有收斂作用、調節(jié)胃腸功能紊亂的藥物,如思密達。如果出現(xiàn)發(fā)燒、腹部下墜、寒戰(zhàn)、嘔吐等癥狀時,可以服用抗生素藥物,同時要注意補水。腹瀉發(fā)生后,最好先禁食8-12小時,讓腸胃休息一下。然后再食用一些“清流質”食物,如米湯、果汁、菜汁等,盡量不要喝牛奶,也應避免刺激性食物。
●扭傷:莫搓揉要冰敷
當發(fā)生了扭傷時,不要給予熱敷和按摩,因為熱敷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導致軟組織腫脹,產生更深的痛感。
一旦發(fā)生外傷,應立即給予冷敷(最好是冰塊加水),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受傷表面,對防止局部組織過度腫脹和減輕疼痛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沒有冰塊的情況下,可以買些冰棍雪糕,砸碎后敷于傷處。但如果兩三天后還不消腫,就一定要去醫(yī)院找專業(yè)醫(yī)生了。
關鍵詞:帶好裝備
——大號鞋小藥箱不可少
●最好備雙大號鞋
舒適的旅行來自于方方面面的悉心準備,選旅行鞋大一號,能讓疲勞的雙腳更加舒適。
長途旅行舟車勞頓,腳是最容易受累的地方。出行時坐車時間長,血液長時間向下流,而且在狹窄的空間內無法活動,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腳部很容易有疲勞感,也會出現(xiàn)腳部腫脹。如果還是穿以前尺碼的鞋,腳會因腫脹而束縛感加強,走路時鞋太緊也會增添對腳的沖擊力,很容易感到勞累。
因此,出門穿的鞋子應當比自己的實際尺碼稍大一號,讓腳有一定的寬松度。
此外,也可以在休息時將腳抬起,促進血液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腫脹。
●出行備好小藥箱
解熱鎮(zhèn)痛藥。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發(fā)熱、頭痛以及牙痛、關節(jié)痛、腰痛。如阿司匹林、芬必得膠囊等。
助消化藥。用于地理環(huán)境變化或飲食不當引起水土不服,消化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腹痛、腹脹、反酸、惡心等癥狀。如藿香正氣液、嗎叮啉、消食片等。
暈車藥。用于乘車、船、飛機時引起的眩暈、嘔吐。如乘暈寧。
止瀉藥。用于消化不良、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急性腹瀉等疾病。如思密達、黃連素片等。
抗過敏藥。用于過敏物質等所致的過敏癥狀,如皮膚紅腫、瘙癢、斑塊等。如撲爾敏、息斯敏等。
鎮(zhèn)靜安眠藥、急救用藥。用于失眠、焦慮、驚厥等癥及冠心病患者的心絞痛癥狀。如安定片、硝酸甘油等。
其他必備藥包括:創(chuàng)可貼,用于應付意外受傷;清涼油或風油精,用于應付蚊叮蟲咬、頭暈。
(編輯:張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