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登革熱:措手不及的新課題

2014-10-18 09:28 作者:經濟觀察報

  國慶節的最后兩天,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率調研組來到廣州,先后到廣州市白云區、番禺區社區和大學校園了解蚊蟲消殺情況,接著又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院區看望病人。“廣東登革熱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仍然存有盲點,不能麻痹懈怠。”其在登革熱防控工作匯報會上如是說。

  始于今年6月的登革熱疫情,在經過3個月的平穩期后,感染病例數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截至10月15日零時,廣東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33793例,比去年全年的2894例多了10倍,累計報告死亡病例6例。

  在廣東的登革熱疫情中,廣州又以28477例確診病例,5例死亡病例成為廣東登革熱疫情的重災區。而在廣州病例最多的白云區,確診病例數量為8599例,而該區在9月底至10中旬短短半個月之內增長了7000多例確診患者,死亡病例3例。

  登革熱原本只是一種不算嚴重的病情,其重癥和死亡率甚至比流感還低,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它在廣東和廣州大面積爆發?登革熱疫情的爆發,又為基層衛生防疫提供哪些經驗和教訓?

  疫情

  傳統傳染病收治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八院”)住院部七樓原本是肝病病房區,現在成了登革熱病人的隔離病房。

  黃大偉(化名)就是一位在白云區打工的登革熱確診病人,經濟觀察報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剛輸完液,坐在病床上,精神看上去還不錯。黃大偉說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感染登革熱。

  而根據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的登革熱疫情通報顯示,黃大偉所在的白云區僅在9月25日一天就增加了205例確診病例,成為廣州市確診病例最多的區域。在國慶過后的多天里,白云區每天新增病例數四五百例之多,截至10月15日,白云區的累計確診病例達8599例,占廣州全部確診病例數的三成。

  為什么白云區的疫情在9月底到10月中旬短短半個月內增長7000多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根據登革熱的特點,會存在隱性患者的可能。剛開始廣州的其它區域確診數量較多,但是白云區可能早就潛伏了一批隱性患者,等到這個區域的蚊子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另外,白云區環境復雜、人口密集、人員動員緩慢,更容易為蚊媒提供孳生的土壤。除了城市環境問題之外,經濟觀察報還從廣東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廣東今年登革熱“兇猛”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登革熱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點,每三至五年大爆發一次,今年剛好是登革熱流行高峰期;今年東南亞和南美國家登革熱疫情持續高發,而廣東與這些地區經貿外來密切,導致輸入病例明顯增加;此外今年廣東雨水相比去年同期沒有增加,而廣東中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雨水量則比去年要多,同時溫度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4-0.6度,蚊媒對氣溫高度敏感,氣溫微妙的上升都會導致蚊子劇烈繁殖。在眾多因素的作用下,一種原本重癥和死亡率比流感還低的疾病,竟然形成了一次大規模的疫情。

  醫院救治能力遇挑戰

  9月24日,黃大偉開始發高燒,并迅速竄到39度,全身酸痛,最開始他以為是感冒,跑到白云區的社區醫院打吊針,燒還是沒有退下來。而后他又到一家基層醫院,在那里抽了血,醫生告訴他血小板很低,有可能是登革熱,但并不能完全確診。6天以來,黃大偉高燒不退,直到10月1日來到市八醫院。

  在這里,像黃大偉這樣輾轉多家醫院的病人還有不少。在黃大偉隔壁床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高燒后到某二級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病毒性發燒,并沒有要求住院;另一間病房里,一位在廣州白云區打工的青年9月底一直咳嗽和發燒,先后在多家醫院和私人診所看病,醫生對他的診斷是支氣管炎;一位中年男士最初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后來因為病情嚴重醫生建議他轉院。

  他們均是到市八醫院后才被確診為登革熱,有些甚至已經出現了器官出血。“就基層醫院實驗室的檢測手段,在確診登革熱上還存在一些難度。”白云區某醫院醫務科的一位科長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據了解,目前廣州市篩查登革熱病例的檢測手段主要是核酸、抗體和抗原檢測三種,其中以核酸最為準確,而抗原檢測的效果則比抗體好,然而由于各醫院實驗室條件各異,三級甲等醫院一般都已經具備了完善的檢測手段,很多醫院可以用核酸來做檢測,但是二級甲等醫院的登革熱實驗試劑在國慶期間才基本配備到位。“廣州十多年來第一次爆發這么大規模疫情,很多基層醫院的實驗診斷跟不上。”上述醫務科科長說。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往年二甲醫院發現疑似登革熱病例,血液樣本都是送到市疾控中心或市八醫院做檢測。今年疫情出現后,雖然有的醫院開始做抗體檢測,但準確性不高;國慶節期間疫情爆發后,才又購買了抗原的試劑,開始做登革熱病毒的抗原檢測;而由于核酸檢測收費價格較高,目前還沒有開展。即便是抗原試劑,目前也已經開始緊缺,為了防止試劑不夠用,政府開放了相關綠色通道,指定試劑使用,之后再讓醫院補充審批手續。

  登革熱確診病例的激增對醫院的接診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戰。6月至9月,市第八院已收治500多名登革熱病患,門診排查人數更是由以往的日均300人次激增到460人次以上。除了定點收治醫院以外,其它三甲醫院也是人滿為患。大醫院床位有限,收治不了這么多病人,而讓登革熱的患者在外散居,又可能會交叉感染,防控形勢的嚴峻性已擺在眼前。

  為了增強對登革熱患者的救治能力,一些醫院不得不搭建臨時隔離病區。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三醫院的一位醫生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沒有組建隔離病區前,我們是絕對不敢收治登革熱病人的。如果把患者收到其它科室,和其他類型的病患住在一起,會導致交叉感染,即便是疑似登革熱患者也存在這種風險,這是違規的。”目前該醫院已經收治了約100個疑似或確診病人,占醫院全部床位的四分之一。

  9月5日,廣州市衛生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登革熱臨床救治工作的通知》,文件中除了再次確定四家登革熱重癥病例救治醫院外,還明確了“廣州市二級以上有感染科的醫院作為登革熱普通病例定點收治醫院”,同時規定如發現符合條件的醫院在收治病人上存在推諉現象可撥打12320衛生熱線舉報。

  長效機制待建立

  對于此次疫情爆發,一些醫務人員表示,“廣州應該早點滅蚊,3月就可以滅了,尤其像白云區這種環境差的地區,等疫情蔓延開再采取措施根本來不及。”據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愛國衛生管理處處長伍任初介紹,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早期以蚊蟲孳生地的處理為主,之后每個月會有一次的滅蚊行動。

  今年3月,廣州曾對129條街道做了蚊蟲孳生地調查,調查顯示布雷圖指數比較低,平均在4以下(疫情防控要求水平:布雷圖指數<5);4月到6月間,廣州每月均組織綜合型的“除四害”行動;進入7月,蚊子增多,滅蚊的頻率也有所增加,一個星期會進行一次滅蚊行動。此外,各區、街道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消殺工作。

  但不利的局面是廣州今年天氣潮熱時間長,東南亞又大規模暴發疫情,而且年初已發現外來輸入型登革熱病例。張永慧認為,撲滅登革熱疫情的關鍵不在于消殺蚊子的次數,而在于是否能徹底地進行消殺,尤其是在蚊媒還沒有進行大量繁殖的時候,及時將其扼殺掉。對于消滅登革熱疫情,治本的方法在于清理積水和治理環境,這需要全體民眾的積極行動。

  但是居民缺乏主動清理花盆、托盤,陽臺、天臺的汽水瓶等容器積水的意識;在居委會工作人員到居民家院落中清理積水時也不配合,有的把工作人員拒之門外,有的甚至向工作人員扔磚頭。

  伍任初亦向經濟觀察報強調了發動群眾的重要性。他在走訪時發現,有些街道臟亂差問題突出,仿佛整個垃圾場一般。但街道的工作人員不會想到發動群眾把街道先清理干凈再噴藥,而是直接對著“垃圾場”就噴了,滅蚊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面對突如其來爆發的疫情,各方都顯得有點“措手不及”。“這次大規模爆發的疫情的確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張永慧坦言,廣東各地市、各級部門都在反思,廣東這么多年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死亡率高、突發性強、應急的大病上,而對于登革熱這種重癥和死亡率甚至比流感還低的疾病,如何建立預防和控制的長效機制,包括技術部門早期建立預警模型、醫療部門及早地診斷和治療、環境的治理、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等都提出了新的課題。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