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孩子要重點提防這些傳染病

2025-09-04 15:48 來源: 光明網
隨著暑假陸續結束,開學季即將到來,這段時間家長需要多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們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新的學期。
開學后學生要重點提防3種傳染病
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在國家衛健委例行發布會上提醒,托幼機構和學校是兒童青少年聚集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病流行。開學后學生要重點提防的傳染病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結核、新冠等;
二是腸道傳染病,比如有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等;
三是蟲媒傳染病,包括乙腦、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
住集體宿舍的同學要做到這五點
預防傳染病,要做到以下五點:
一是勤洗手。家長要培養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消毒洗手的習慣;家長也要規范自身行為,在外出后、接觸兒童前,均需洗手?人、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洗手,避免用臟手接觸口、眼、鼻。
二是注意居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每天通風兩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做好玩具等物品的消毒,減少病毒、細菌的存活;注意滅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飯需加熱后食用。
三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家長開學前可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以便開學后迅速適應學習生活節奏。
四是及時、全程接種疫苗。流感、百日咳、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重癥手足口病、乙腦等均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保護。
五是加強對孩子健康狀態的關注,孩子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癥狀時,應居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及時就醫,避免帶病上學。
住集體宿舍的同學除了做到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不要共用個人物品。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出現心理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介紹,作為非專業人員,要想判斷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有兩步。
第一步要觀察孩子的言語、情緒和行為,有沒有持續1周以上的負性變化。
比如,有沒有經常說一些奇怪的話,有沒有自言自語,或者經常說一些消極的話,如“活著真沒意思”等。
有沒有經常緊張害怕、容易哭泣,有沒有變得孤僻,經常有攻擊性行為、頻繁說謊等。
第二步要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看有沒有不同。
觀察孩子有沒有和以前不一樣,比如有沒有變得懶散、消極、學習退步、沉迷網絡或出現奇怪的言行舉止等;
觀察孩子有沒有和同齡其他孩子不一樣,比如有沒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不遵守規則,不合群等。
如果這些“負性變化”和“不同”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社交功能,就可以初步判斷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
目前,心理問題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干預、物理治療等。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的治療方法不同,有時需要藥物治療,有時需要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有時需要幾種方法聯合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由專業人員根據病情來綜合考量決定。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的規范的、科學的藥物治療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過分擔心副作用的問題。
臨近開學孩子出現心理不適是抑郁了嗎?
崔永華介紹,臨近開學孩子容易出現心理不適應的表現,這些狀況提示孩子可能出現了抑郁情緒。抑郁情緒不同于抑郁癥。二者的核心區別有三點:
一是持續時間不同。抑郁情緒持續時間2周以內;抑郁癥持續時間是2周以上。
二是嚴重程度不同。抑郁情緒程度相對較輕,一般不會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社交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抑郁癥嚴重程度較高,會對個體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產生明顯的干擾和損害。
三是性質不同。抑郁情緒沒有達到疾病的診斷標準;抑郁癥達到了疾病的診斷標準。在門診上,醫生經常會作出“抑郁狀態”的診斷,抑郁狀態一般等同于“抑郁癥”。
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抑郁情緒?
針對這種狀況,家長可以用以下3種方法幫助孩子調節抑郁情緒:
一是教孩子學會接納和表達情緒。家長首先保持情緒穩定,通過情緒卡片、繪畫、角色扮演或寫心情日記等方式,教孩子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并學會表達情緒。
二是要做好開學前的準備。至少提前一周按照學校作息規律調整生物鐘;每天40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時間,以盡快恢復精力狀態;每天完成一個小的學習目標,有助于找回學習狀態。
三是教孩子學會學習壓力管理技巧。管理學習壓力也有3個技巧:
第一是制定計劃。和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表,按重要度對任務進行排序。
第二是分解目標。將大目標拆小,逐個完成增強信心。
第三勞逸結合。可以用番茄時鐘法,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要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狀況已經達到了抑郁癥的程度,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療機構幫助。(記者姬薇)
來源:工人日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