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9月5日消息(記者李子平)進入秋季,氣溫變化大,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又進入新一輪的活躍期,哪些人是易感人群,應該如何預防這些傳染性疾病呢?沈陽市衛健委日前發布了秋季重點傳染病健康提醒。
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
諾如病毒是全球范圍內引發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學校、托幼機構、餐飲場所等人員密集區域易暴發聚集性疫情。其感染后癥狀常為嘔吐、腹瀉、腹痛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多表現為腹瀉。諾如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食用或飲用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觸患者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攝入排泄物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接觸被污染的環境而傳播。諾如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其預防控制主要采用病例管理、手衛生、環境消毒、飲食飲水安全管理等非藥物性預防措施。如有人員發生嘔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癥狀時,及時使用含氯消毒劑重點對患者嘔吐物、排泄物及污染環境進行清潔消毒處理。開學后校園人員密集,集體就餐可能性增多,需重點關注學生群體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易感,具有較強傳染性。易在托幼機構、學校等場所形成聚集性疫情。該病以發熱、口腔皰疹和手足皮疹為典型特征,少數患兒可能出現重癥病例。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觸傳播。日常預防重點在于教導兒童養成“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對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品每日消毒,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病后,臨床表現主要為咽干、咽痛、咳嗽、發熱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轉為重癥的風險相對較高,疫苗接種是預防重癥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日常防控需要勤洗手、戴口罩,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做好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癥狀及時就醫。
流感病毒變異快、傳播力強,具有季節性流行特征,易在學校、養老院等集體單位引發聚集性疫情。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咳嗽等產生的飛沫傳播,也可經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典型癥狀包括突發高熱、頭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癥狀,伴有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癥狀。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易出現肺炎等并發癥。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自然疫源疾病
自然疫源疾病是指在特定自然環境中,由病原體通過媒介生物在野生動物間傳播,并可在一定條件下感染人類的傳染性疾病,包括瘧疾、出血熱和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傳染病。自然疫源疾病具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特征,主要通過媒介生物(如蜱、蚊、蚤等)叮咬或接觸染疫動物及其排泄物傳播。
其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出血傾向、多器官損害等,重癥病例可危及生命。預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觸疫源動物,不在疫區露營或接觸可疑動物尸體;野外作業時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物,使用驅避劑;發現可疑癥狀及時就醫并告知暴露史。
雖然秋季傳染病種類繁多,但只要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