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伊蚊媒介監測積極防控登革熱

2016-05-24 09:54 作者:江津網
文章圖片

    江津網訊(通訊員 莊雯雯 胡桂萍)夏季,又到了蚊蟲肆虐的季節,筆者獲悉,從昨日起,江津區疾控中心將對幾江街道及支坪鎮600戶居民家中及居住外環境開展為期6個月的登革熱蚊蟲監測工作。

    據了解,此次監測采用布雷圖指數法,檢查記錄室內外所有小型積水容器及其幼蟲孳生情況,收集陽性容 器中的蚊幼進行種類鑒定,計算布雷圖指數;同時使用雙層疊帳法捕捉成蚊伊蚊,計算叮咬指數,了解伊蚊媒介密度分布情況。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開展伊蚊監測,掌握我區伊蚊密度變化及活動時間曲線,對登革熱疫情提供預警,為登革熱疾病預防控制提供依據。

    相關知識鏈接: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什么?

    白紋伊蚊是我國重要的媒介昆蟲,是有白斑和銀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蟲,屬于“清水容器型”蚊子,俗稱花斑蚊。主要孳生在人工容器,如各類缸、罐、壇、盆、瓶、輪胎等的雨后積水中,其幼蟲具有“嗜靜”的特性。水環境安靜、陰涼,不易受打擾,最適合這種伊蚊產卵以及孑孓存活。白紋伊蚊成蚊棲息在樹叢,雖喜在室外活動,但亦會飛進室內,對人有很強的攻擊力。雌蚊主要在白天吸血,高峰期出現于日出后兩小時內及日落前兩小時內,嚴重騷擾人群的正常生活,但其飛行能力不強,約100米,可傳播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

    什么是登革熱,具體有哪些癥狀?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后,經過3-15天的潛伏期(通常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發熱為首發癥狀,持續3-5天,嚴重頭痛,四肢酸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窩痛。發病后3-4日出現紅疹,惡心、嘔吐,輕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郁癥狀,極少數病者會惡化至出血性登革熱,并一進步出血、休克,嚴重時可引致死亡。現在暫沒有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積水,防止伊蚊滋生,以避免蚊子叮咬。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