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加強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陸地邊境口岸城市人員流動進行嚴格管控并明確具體要求。
《通知》要求,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口岸城市范圍并公告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離開陸地邊境口岸城市(與香港、澳門有口岸相連的除外)人員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前往陸地邊境口岸城市人員抵達后至少進行1次核酸檢測。加強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提醒,發熱患者、健康碼“黃碼”等人員核酸檢測未出結果前不流動、不聚集。陸地邊境口岸城市要做好旅游限流、風險提示等工作。
近期我國發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均是境外疫情經口岸城市輸入,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監測預警不及時、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不落實、定期核酸檢測流于形式、冷鏈物品各環節消殺不到位、集中隔離場所管理不規范、疫情應急處置不夠科學精準等問題。口岸城市疫情防控需要強化的環節可以概括為8個“到位”,即:疫情監測預警要到位,邊境管控措施落實要到位,高風險崗位人員防控要到位,人員流動管控要到位,進口冷鏈食品等風險防范要到位,疫情防控和處置能力提升要到位,民生保障要到位,監督檢查要到位。
據介紹,口岸城市高風險崗位人員主要是指陸路、航空、水運口岸直接接觸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的高風險崗位人員以及集中隔離場所、定點醫療機構、冷鏈相關企業等的高風險崗位人員。《通知》要求對高風險崗位人員落實以下防控措施:
一是做好人員登記管理。各口岸城市要督促相關單位對高風險崗位人員進行排查,對高風險崗位人員登記造冊,相關人員嚴格落實規范防護、閉環管理、高頻次核酸檢測、每日健康監測零報告等措施;
二是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定期輪班制度。相關人員閉環管理期間,不得與非閉環管理人員接觸。推廣“14+7+7”(14天封閉管理作業+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的做法,做好輪班工作。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做好體溫、癥狀等監測,減少流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并配合做好核酸檢測。
三是加強核酸檢測篩查力度。對入境口岸通道、隔離場所、定點醫院、冷鏈相關企業等高風險崗位人員每隔1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對其他工作人員每周開展2次核酸檢測,對工作人員家屬每周開展1次核酸檢測,均納入當地應檢盡檢、免費檢測范圍。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對新一輪本土疫情形勢做出評判。他表示,目前全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總體來看,呈現傳播鏈條多、局部散發和小規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況。
對于發生在上海、浙江、江蘇的本土疫情,吳良有稱,三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為同一起關聯疫情。目前,上海疫情總體比較平穩,連續3天沒有新增病例;浙江紹興、寧波、杭州三地疫情發展較為迅速,病例間傳播關系相對清晰,主要涉及家庭和人群聚集場所,相關風險區域管控和風險人員排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