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口線蟲病是由顎口線蟲引起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臨床上以移行性皮下腫塊、血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特點。此外,棘顎口線蟲的第三期幼蟲還可侵犯深部組織和器官,如腦、肺、眼、肝、腎等,引起內臟棘顎口線蟲蚴病。
顎口線蟲屬于線形動物門(Nematoda)旋尾目(Spirurida)顎口科(Gnathostomatiidae)顎口屬(Gnathostoma),已確定的共有12種,其中在東南亞報道5種,在我國發現的有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 spinigerum)、剛棘顎口線蟲(G. hispidium)和陶氏顎口線蟲(G. doloresi)。顎口線蟲成蟲寄生于哺乳類動物的胃、食道、肝臟和腎臟,有的種類顎口線蟲幼蟲可寄生于人體,引起人體皮膚和內臟顎口線蟲病(gnathostomiasis)。人體顎口線蟲病在東南亞尤其是泰國十分普遍,我國報道病例數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