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Lyssavirus)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常見于被已感染動物,主要包括犬和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人類在被感染動物咬傷后,病毒首先在被咬傷的肌肉組織中復制,然后侵入神經系統進入腦部,進一步影響呼吸和循環系統。通常潛伏期為1~3個月,無任何癥狀。 該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流行,尤其以亞洲和非洲為主。
狂犬病的初期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傷口部位疼痛,有異常的顫抖或病痛感。隨著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的擴散,病人可能會出現典型諸如狂躁型或麻痹型等病癥,最終可能導致咽肌痙攣、窒息或呼吸循環衰竭,最后死亡。
狂犬病暴露后立即進行醫學干預是非常重要也是唯一的預防方式。包括傷口處置、接種疫苗、被動免疫治療等非常關鍵。一旦病患發病,目前醫學并無有效的治療手段。被動免疫的處理,正確及時注射被動免疫制劑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