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錐蟲病(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由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感染導致,流行于南美和中美,一般通過獵蝽叮咬感染,但人員流動、獻血也可以使該病出現在世界各地,雖然加強了血制品篩查,但南美國家輸血感染錐蟲病現象依舊十分常見。臨床表現有乏力、肌痛、頭痛、無力、厭食,單側或雙側眼瞼水腫、心衰。90%的急性期患者癥狀體征自行消失,但錐蟲并未清除,疾病逐漸進展到慢性期,10%的患者癥狀體征始終不消失,直接進入慢性期損害。慢性期患者60-80%不再出現癥狀,20-40%累及內臟器官,如擴張性心肌病、巨結腸病、巨食道病。確診該病需要在外周血或腦脊液中發現錐蟲,外周血鏡檢可以發現細胞內活動的蟲體,抗體檢測有助診斷,但與利士曼原蟲有交叉反應。影像學變化很大,常表現腦灰質、白質單發或多發、環狀增強的病灶。只有急性期恰加斯病能根治,慢性感染只能對癥治療。